发布时间:2010/11/01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在这个关键时刻,致公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作出了重要的决择。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从此,致公党从一个旧民主主义政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政党,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积极投身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1948年5月,致公党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与各民主党派联名通电表示支持拥护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发表宣言,号召广大海外侨胞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1949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致公党的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形势的变化,致公党的组织从海外转移到国内,在国内的归侨侨眷有代表的中上层人士中发展党员。1950年4月,致公党在广州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确认以《共同纲领》作为致公党的政治纲领,以后又明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领导全体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号召海外侨胞回国投资,参加祖国建设。1956年4月,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号召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协助和配合侨务部门做好促进华侨团结爱国工作。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致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团结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侨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今天的历史已经证明,明天的未来也将证明,天下为公、致力为公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强理念!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加入致公党组织的信念:一不为官,二不为利,只要致力为公,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多做点事情。
镇江 邵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