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4
近日,国务院发文降低社会资本办医门槛,且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将纳入医保定点。经了解,许多百姓以及从业人员都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此举必将迎来非公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竞争,增加人民群众的就医选择。但同时,大家也对新规所没有提到或明确的一些问题表达了关注:
一、如何有效整合现有医疗资源。现有医疗资源的格局已延续了多年,且正在维持医疗事业的正常运行。放开非公办医门槛后,原有格局将被打破。如何防止“一窝蜂”式的办医,如何防止冲击原有医疗事业等等问题将摆在管理者面前。因此,后续应在大的层面上做好医疗事业的整体规划,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引导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二、如何有效防止医疗水平的下降。由于长期限制,社会资金对办医的需求是被压抑的,因此新规将会使短期内医疗机构迅速增加,而整个社会医务工作者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医疗人才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流动,原有医疗机构的人才密度将会降低。因此,在不可预测的特定时期内医疗水平有下降的可能;
三、如何有效保障患者的权利。非公医疗机构的增加将会分流公立医疗机构的患者,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名声一向不佳,他们中有许多就是虚假低俗广告、医患纠纷等的代名词。降低非公办医门槛后,将会产生更多的非公医疗机构,而且比原有的准入门槛低。这就带来患者能去什么样的非公医院看病,一旦产生医患纠纷,患者如何保障权利等等问题。管理机构如果再用原来管理公立医疗机构的手段来管理非公就不合时宜了。
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