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5
重庆女孩高渝搭乘黑车被杀害的消息让人扼腕叹息,也再次将黑车整治推向前台。黑车往往运营成本较低,可以用低价来吸引消费者乘坐,但因为其不具备运营资格,往往会发生宰客、甩客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甚至出现伤害乘客人身安全的事件,大大影响了正常交通客运秩序,也给城市名片抹了黑。在各地平安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出重拳、下狠手,对“黑车”零容忍。为此建议:
1、多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违法行为。针对“黑车”整治中取证难、执法成本高等执法难点,可从多渠道探寻解决之道。①运管和公安等部门采取不定期的联合执法,让非法营运者无法摸清执法部门的行动规律。以往各地的集中整治效果固然有,但过了这段时期“黑车”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除了专项行动,更要有常态化的不定期整治。②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提高取证效率。可借鉴一些地方的视频取证方法,充分发挥道路监控的作用。在公交车、出租车停靠区域、汽车站、火车站等旅客集散地多角度安装电子摄像装置,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摄像,利用高科技电脑识别软件,将疑似“黑车”车辆纳入报警系统,提高取证效率。③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可在公交站台、各大车站显眼处公布非法营运行为举报电话,或可创立举报公众平台,利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优势,鼓励群众发现“黑车”时通过网络即拍即传给相关部门。
2、完善城市交通网,优化公交线路,规范出租车市场。消费者选择“黑车”除了价格因素外,还有个普遍原因就是出租车市场不规范,拒载、拼客、绕道、不使用计价器、服务态度差等现象较多。一方面要严厉打击“黑车”,另一方面要加大出租车监管力度,规范其经营行为。可结合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驾驶员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计分考核,奖惩互补。同时,加强公交线路调研,从方便百姓出行出发,及时调整线路走向。
3、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安全出行意识。利用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非法营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利用展板、宣传手册等形式进社区、进学校、进车站,倡导群众乘坐合法营运车辆,杜绝搭乘“黑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人身安全。重点加强对学生的风险意识教育,学会规避风险,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