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2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我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其中近半处于空巢状态。作为经济文化大省,江苏省早在1986年底老年人口就已经占总人口的10%。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之后等原因,“空巢老人”面临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困难。解决好“空巢老人”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社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为此建议:
1、切实在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尊老爱老氛围。整合宣传、教育等政府部门、工青妇、老龄委等团体、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开展善待老人、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2、以社区为基础单位成立“空巢老人”数据库。由民政和老龄委等部门牵头,发动社区上门摸清每个“空巢”家庭现状,内容涵盖老人家庭住址、人口结构、身体状况、经济来源等,汇总成一手资料并定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并适时提醒老人子女加强与老人的联系。
3、完善专业老年服务队伍建设和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政府需要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为老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培等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外资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4、加大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是扶持兴办和建设养老机构,另一方面还要对现有的养老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服务质量差、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养老机构进行清理和整顿。建立投诉渠道和纠纷处理机制,在“空巢老人”有需求时可以找到依据进行协商和解决。
(王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