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间艺术品类众多,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漆器精湛奇绝。由于自然条件优良,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技艺精湛工巧,江苏的民间艺术历来在艺术市场上葆有良好的业绩。例如,苏绣占据中国绣品市场国内消费与外贸出口总量的83%以上,长期位于国内外绣品市场的统治地位;紫砂产品随着茶文化的盛行而雄踞国内外市场,成为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一些门类在发展中已走向了产业群的方向,民间艺术产业群在我省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产生了规模效应。原本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民间艺术企业(手工作坊),也通过产业集群这一资源组织方式,获得更旺盛的竞争力,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民间艺术产业自身特点、地域环境、政府引导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省内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 手工制作与机器规模化生产在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难以兼顾。传统手工艺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主要由个人用传统技艺手工创作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品。其手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文化与经济价值。通常民间艺术品是以“物以稀为贵”为原则,不会出现类似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与之相比,产业化下的民间艺术生产是以规模、数量为价值导向。它并不在乎单个制品的价格,而是通过对产品的不断复制及生产总量和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去实现价值追求。
2.特色技艺传承和传人的危机制约产业群建设和持续发展。自古以来民间艺术一直以“口传心授”的家庭作坊的方式在进行生产、经营和传承。由于本地学艺从业人员的匮乏,尤其是年轻人不愿困守在乡村的作坊里,学习周期长、经济回报慢的一些民间艺术对他们难以形成吸引力。尽管有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补充,但作为区域性特色文化的民间艺术却因此缺少必要的稳定性。
3.民间艺术难以适应时代变化,创新能力欠缺。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形成品牌化、特色化的产业会被市场所淘汰。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制、题材、技艺、功用基本都是传习的,因此在融入时代因素、内容与形式、技艺与应用等方面开拓新的领域较为困难,这也会制约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
4.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无序化。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够健全,加之一些民间艺术产品的粗制滥造,导致这一领域出现无序化竞争。一些民间艺术产品为了争取价格的优势,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或简单地模仿重复,使其文化艺术价值降低,并因此给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5.专业化服务机构缺失。民间艺术产业虽然都各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但大多只是在申报职称和参加展览时做些服务工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凝聚功用。此外,在民间艺术行业内还缺少诸如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对于松散的个体经营和集群式的区域联合体的服务,也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规划与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开展,全社会提高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意识,发展文化产业已被看作是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江苏民间艺术产业集群建设,应紧紧抓住文化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的历史性机遇,以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拓相关领域,促使我省民间艺术产业集群进一步蓬勃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并使其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更为世人所瞩目。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服务。首先,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建立适合民间艺术产业集群生存发展的软环境,在区域内部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护产业间良性竞争和协作的局面,积累社会资本,以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和健全的法律法规吸引更多资源向该地集聚,为产业的创办和进入提供条件。其次,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包括各种硬件,如便捷的交通运输、完善的通讯设施、兴旺的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市场等。
2、实施人才战略,造就一批精英队伍。民间艺术产业的核心是人。通过加大对知名艺人与企业的宣传,加快民间艺术的传承人的培养,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与管理者,努力在集群内形成优秀人才的高地,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优秀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智力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民间艺术产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核心因素。
3、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民间艺术产业集群要利用本土的区域创新优势,与当地的科研机构、大学等加强产学研结合,为产业集群提供技术和需求预测,为企业提供各种有关的信息等。利用各种智囊团、研究机构等,创建区域创新系统,加速产学研一体化的建立,通过技术成果的扩散,为集群的形成和升级做好铺垫。
4、加强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竞争合作理念。民间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的重要特点是既竞争又合作。竞争是技术学习的动力,竞争本身对于保持集群的活力极有必要。但竞争并不排斥相互间的合作。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是集群效应充分发挥的基础。一方面,引导集群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合作网络、企业学习网络、社会资本网络,通过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来实现互生共赢;另一方面,引导经营者转变经营观念,将创立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连为一体,提升产品质量和艺术品味,避免产业集群信誉受损。
5、建立中介组织,培育各种专业化机构。通过建立技能培训、资金信贷、信息资源等中介组织,减少行政手段过多的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信号的扭曲;培育各种专业化机构,为集群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和管理、融资等方面发挥其服务职能。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作为经营户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强企业与艺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知识产权共享的有利局面。
6、完善拓展产业链,带动关联行业的整体发展。民间艺术产业从原料采购到上市销售经历诸多环节,波及到加工制造、传媒广告、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许多行业,它的发展可以带动这些相关行业的跟进发展,同时相关行业的规模发展也为民间艺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更深厚的土壤和广阔空间。
(省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