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加快发展我省海洋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09/06/04

     “江苏沿海地区南接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连中西部,东邻东北亚,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全省海岸线954公里,浅海面积占全国20%,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改革开放以来,海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海洋产业总量较小、层次偏低,海洋产业总产值仅列全国每7位,分别相当于广东、浙江和山东的24%、24.6%和30%,与江苏经济大省不相适应。
 
     一、江苏海洋经济的突出成就:
 
     1、海洋渔业发展稳定,海水养殖业进一步提速
 
     全省专业渔业劳动力15万人,拥有海洋捕捞渔船近1.6万艘、76万千瓦,每年海洋捕捞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推行减船减产计划,实施人工鱼礁工程,海州湾渔场和吕四渔场等渔业资源修复效果明显。海水养殖面积达250万亩,年产量近40万吨。建设“海洋牧场”,加速开发浅海滩涂渔业资源。
 
     2、海洋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北部沿海岸线基本稳定,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港可能。江苏海港龙头的连云港港,拥有生产性泊位3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有32个,2008年吞吐量达到亿吨,集装箱运量达300万标箱。基本形成公、水、管立体疏港体系。大丰港一期两个万吨级泊位投入运营,羊口港顺利开港,还有规划中的滨海港、吕四港等。高速公路主框架初步形成,新长铁路并网运营。
 
     3、依托沿海的能源、制造业等发展快速
 
     依托海洋的沿海能源产业飞速发展,田湾核电站一期200万千瓦投入商业运营,滨海、大丰等风能电厂部分投产。南通的造船业、盐城的汽车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生态农业,海洋休闲旅游业发展快速。
 
     二、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长江经济主导发展,忽视海洋经济。
 
     海洋意识淡薄,海洋资源利用不充分,不能适应新一代钢铁、石化等行业发展,经济高速增长后劲乏力,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大潮。
 
     2、科技支撑不足,发展沿海经济人才层次不高
 
     海洋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传统海洋经济比重过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比重不高,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不够,科技兴海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没有专业海洋大学生及国家级海洋经济研究院所,海洋发展理论不完备,发展海洋经济人才层次太低。
 
     3、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沿海港城分离制约港口发展。
 
     沿海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密度不高,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尚未形成。高速公路与外省市的连接通达性不强,且距海岸线较远;铁路运输业受制于人,沿海铁路还没有完全开工,规划中的西安-郑州-徐州铁路客运专线没能延伸到连云港;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程度不高,港口集疏运体系滞后,港城分离制约了港口开发和临港产业发展。
 
     4、体制不顺矛盾不断,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海岸带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部门繁多,政出多门,在产业布局与岸线分配上存在矛盾。沿海生态良好,但入海水质超标。
 
     三、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几点建议
 
     1尽快全面启动“沿海”战略,成立海洋发展专设机构,协调沿海产业发展,明确调整沿海三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加快建设沿海城市群。
 
     组建海洋开发办公室,协调沿海资源开发、资金使用、环境保护,科学规划沿海三市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成立江苏港口集团公司或港口管理局,统筹江苏沿海港口建设;协调好三市海洋修造船业,分工合作,共同提高;统筹规划沿海钢铁、石化基地建设;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重视开发海洋功能,充分挖掘海洋资源。将沿海市、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尽快形成江苏沿海城市群,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国土。
 
     2、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尽快组建“江苏海洋大学”,建立江苏海洋理论体系和人才培育基地。
 
     以优厚的政策向海内外广泛招聘相关科技人员,支持沿海开发;依托淮海工学院,加快组建江苏海洋大学,这既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维持经济强省的需要。加强适应我省发展的海洋理论体系建设,奠定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海洋经济发展“智库”,对一些着眼于区域利益、故意混淆视听的“理论”、伪科学进行回应,为江苏沿海开发与建设保驾护航。
 
     3、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与周边省市通达程度,拓宽海洋运输业辐射范围
 
     注重打通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的连接,发挥现有基础设施作用。尽快建设盐城至蚌埠高速公路,增加苏东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联系,建设溧阳与广德高速公路,发挥扬溧高速应有作用;加快建设崇启大桥和崇海大桥,抢回因“南不通”而失去的机遇;一次性地高标准建设复线电气化沿海铁路;以现有海堤公路为基础,修建绣针河口至长江口的沿海高等级公路,将沿海港口有机串联,形成江苏的沿海港口群。
 
     4、进一步加强沿海能源建设力度,提高海水综合利用效率,抢占海洋科技高地
 
      尽快开工建设田湾核电站二、三期,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加快黄海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加大沿海风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海岸带风力发电场建设,使风能作为我省重要的能源之一,形成中国风电厂和风电设备研发基地;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作为城市应急水源,缓解沿海城市水质性缺水;推广海水冷却技术,用于发电厂、化工厂等耗水大户,节省宝贵的淡水资源。
 
     5、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