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致公党无锡市委创新机制拓宽提案征集渠道

发布时间:2011/07/25

    致公党无锡市委紧紧围绕中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把提案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不断拓宽提案的征集渠道,努力提高提案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参政议政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在提案工作中履行职能的积极作用。


    致公党无锡市委第五届委员会以来,共向市、区政协提交各类提案达120来件,一批提案成为省市乃至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成为市委乃至省委的重点督办提案,引起中共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是实现“三个创新”, 建立健全参政议政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做好提案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致公党无锡市委不断探索和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在全省致公党和全市民主党派中,实现了“三个创新”, 实施属地化管理,成立区级基层委员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参政议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改组调整了专委会及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为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从而建立健全了参政议政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一,重组调整基层组织架构,是增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基础。适应新时期社会结构变化,改变过去“条线式”组建基层组织的界限,实行重心下移,形成以块为主的属地化管理办法,在全省致公党建立了首个区级基层委员会。实行属地化管理创新的致公党各支部,各行各业党员有机会聚集在一起,议政综合性增强,摒除了原有“行业”划分基层组织产生的议政范围狭窄、党员数参差不齐的弊端。


    第二,配齐配强各级专委会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是增强参政议政组织活力的根本。以换届为契机,致公党无锡市委以创新精神调整市委专委会和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市委专委会经过改组形成社会服务、参政议政、海外联谊和老年工作四大专委会;各支部形成了由主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组成的领导班子。一批参政议政能力强、责任心重、热情积极的党员骨干进入参政议政专委会和各级领导班子,确保了参政议政工作在各级组织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提案工作有了抓手,落到了实处。


    第三,建章立制,推动基层组织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致公党市委制定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议事决策程序、计划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等40多项制度。其中对参政议政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明确了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职责,支部委员参政议政工作职责,支部信息、宣传、调研工作考核办法,调研成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奖励办法等相关规定。如根据各支部和党员专题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件数、采用和答复情况等,进行量化考核,再依据得分高低评出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实行本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述职制度,履职情况表将存入党员个人档案,并作为本党推荐人才的重要依据……总之,通过建立和坚持规章制度,规范基层成员的行为,增强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使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二是拓宽渠道,贴近群众,深入实际,扩大提案征集的深广度,进一步提升提案的质量。在具体工作中,为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提升履职能力,在拓宽提案征集渠道、提升提案质量方面,致公党无锡市委有以下体会:


    第一,充分发挥基层支部的群体功能,使每个支部每个党员都能参与其中,广泛征求参政议政信息,采用“集团军作战”战术,形成群体合力局面。


    有了规范化、制度化的保驾护航,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纷纷“沉下去”了解社情民意。北塘区、崇安区等支部党员采取定期与社区群众代表座谈、走访方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求创新之举。致公党无锡市在职党员每年每人至少提交一条社情民意。


    对于这些源于群众和基层党员的社情民意,各基层支部一方面由主委主持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生活等形式,集思广益,从中寻找中共党委和政府亟待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方面与有关职能部门挂钩结对,在整理归纳群众性意见基础上进行深入调研,实施善意的监督,为政府工作难点寻找出路并鼓与呼。正因如此,各基层组织提出的调研课题贴近民众,也受到政府部门的欢迎。


    基层支部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升,从2007年开始,各支部都能完成市委提出的“一支部一调研”的参政议政工作目标。滨湖区支部关于我市发展社区医疗的调研,北塘区关于老新村管理的调研、南长区关于加快居家养老的调研,纷纷被转化成为政协提案,并得到社会各界热议,甚至成为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媒体关注的热点。


    第二,充分发挥重点骨干党员的人才优势,结合各自工作或学术岗位,采用“专家会战型”战术,保证提案立意高、前瞻性强且形成特色。

    参政议政专委会成员、各基层组织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约监督人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能力,是参政议政的骨干力量。致公党无锡市委每年一季度专题下发调研参考课题,如2011年一季度市委就下发了60个调研参考题目,汇集中共市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些党员们的“带头人”,以自己的参政热情、超脱位置、专业特长、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通过畅通的渠道,把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意见建议,调研报告由骨干党员个人执笔后由各专委会集体论证后进行完善。


    本党党员程灶火的《加强心理卫生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沈志刚的《依法维护城市规划稳定,提升政府公信力》、陆海铨的《避免工程施工中破坏地下管线,保障公共安全》等纷纷获得市政协的优秀个人提案,受到大会的表彰和一致好评,引起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被采纳。其他还有在群众体育消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多领域的提案,皆由致公党无锡市骨干党员立足专业优势、发挥个人或专家群体专长而完成。


    第三.以“出精品”为目标,致公党无锡市委将来自基层和党员的社情民意、调研文章同提案工作结合起来,经过进一步调查分析,打造反映焦点、突出问题的集体提案。

 
    对各支部和党员提交的调研报告,驻会副主委都亲自审阅,及时与作者沟通、交流,反复进行修改。对与作者多次沟通后,报告仍不理想的,驻会副主委走访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亲自“动刀”。经过这样反复修改,一些党员的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顺利转化为集体提案,成为政协大会的发言材料。通过这样的提炼过程,既使民主党派的群体优势得以发挥,参政议政意识加强,同时又推进了参政议政能力的建设。

                     
    致公党党员尹静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关于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几点建议”的社情民意,致公党市委认为具有普遍性、现实性,同时也感到应该从问题中挖掘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就以《构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为题组织深入调研,形成本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的集体提案。在该提案中本市委提出了关于“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七个方面的建议,提案被确定为市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并转化为省政协提案,最后成为全国政协提案。一批集体提案通过反复提炼得到升华。四年来,致公党无锡市委共向无锡市政协提交15篇集体提案,《优化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我市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议》等获得优秀集体提案;《“以房权换股权”创立新型农民合作社,探索我市富民增收长效机制》等集体提案在省政协大会作专题发言。


    通过各种形式拓宽提案征集渠道,提高提案质量,既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民主党派的时代特征,更增强了参政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