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22
1月22日上午,出席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讨论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其他工作报告。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省法院、检察院过去五年的工作。委员们说,五年来,省“两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法律监督,积极落实司法为民举措,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为全面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为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委员们说,“两院”依靠党的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识更加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更加明确,积极实践司法公正、司法为民,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并切实抓好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认真解决委员反映的问题,注意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交流。
委员们希望省法院更加充分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加扎实地抓好自身建设,更加积极地投身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省检察院要着力提升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水平,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以下是致公界省政协委员们的发言摘要。
高瑛委员:从“两院”报告来看,“两院”非常重视政协委员的提案、意见和建议,年中会把处理意见反馈给委员。“两院”定期请党派座谈通报近期工作,交流情况,非常重视党派的意见,对人大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很重视,交流方式和沟通途径更加有效和通畅。“两院”工作不断创新,江苏出现了很多典型,多种工作方法被推广到全国,值得肯定。
建议“两院”涉诉案件不能因为过多追求“结案率”,而忽视法律的严肃性,不能以牺牲法律的尊严为代价。
施学雷委员:近几年司法改革步子迈得很大,将监督融入在办案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在公检法的工作不再仅仅局限在案件本身和单一的司法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社会矛盾的调解工作。
法制健全后,“两院”主动转变作风,带着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来开展相关工作,让老百姓觉得两院工作和其工作人员不再是冷冰冰、硬梆梆。另一方面,老百姓的监督意识增强,对法律工作者的要求变高,要求其按司法程序,按法律规定来办事的要求更高。
麻建国委员:“两院”报告写得很好,对和谐江苏、法治江苏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两院”高度重视民主监督,重视政协委员、党派成员对司法的监督,我参加过四次由两院组织的视察活动,他们很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两院”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利用自身的司法服务,在推进和维护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近几年,“两院”的很多工作都做得很好,在全国走在了前列,江苏的司法不公现象很少发生,“两院”的工作成效越来越得到人民的认可,树立了“办案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理念。“两院”的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得很快,专业化人才建设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人才队伍得到很大改善。
建议:“两院”与政协委员的联系不要流于形式,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操作性更强的监督方式。
梁洁委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进程的推进,老百姓的维权意识的增强,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如何保证办案质量,两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经验。
“两院”要关注“执行难”这个问题,“执行难”暴露了社会的诚信建设的缺失,也需要在全社会提升公民的素质,政协委员要在推动公民素质的提高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云云委员:报告写得很好,表明“两院”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工作。“两院”对政协委员很重视,作为一名普通委员,每年均能收到省高院寄来的“征求意见函”,感到很温暖。
“两院”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创新的工作,希望法院在服务普通老百姓方面加大力度,多做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让百姓在生活中对法院、法律有更多的了解。
吴晓蓓委员:两点体会:一是近年来“两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也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馈办案结果,体现了对民主监督的尊重,建议每个界别相对固定几个委员参与“两院”的联系工作。二是几年来,全省法官、检察官的队伍素质提升很快,司法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有利于推进法制建设。
卢章平委员:“司法环境”相对好于社会大环境,江苏“两院”的很多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司法系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公民司法意识的缺失,司法系统的工作负荷、思想压力均高于其他公务人员,建议司法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法制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