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崔丹丹博士:江苏之行,精神之旅

发布时间:2011/08/16

    有人说,一个简单的繁体字“蘇”,蕴含了草、鱼、水、禾,形象诠释了整个江苏省富饶之地、鱼米之乡的古今风貌。悠久的历史,兼顾南北的多元文化,使得合并江宁、苏州二府的江苏省至今仍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始于淮河流域的徐文化、长江流域的吴文化又让这片“文物渊薮”鱼米之乡千百年来享有着“人文荟萃”的美誉。江苏省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遥遥领先,这片面积仅为全国1%的土地却创造着全国近十分之一的GDP生产总量。在我海外求学历程过半、开始思索如何归国报效的今天,江苏的历史人文和她首屈一指的经济发展现状深深地吸引了我。


    年少时耳熟能详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至今吟来,一片锦绣河山的风景画都能在脑海中被精细地勾划出来;从羽扇纶巾的美周郎,能屈能伸的大将韩信,帝师翁同龢,到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贫贱不能移的散文家朱自清,在这片热土上诞生的英雄们的豪迈气概和不屈精神始终鼓舞着我,哪怕留洋求学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一直引为座右铭的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正是描述了江苏的名人西楚霸王项羽。因此,对于沃土江苏的向往,我是自小就有的,而这次有幸能应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的邀请,作为一名海外学子参加“引凤工程”江苏行,正是圆了我儿时的江苏河山梦和英雄梦。


    十天的考察始于江苏省省会南京,这个长江下游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同样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和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开幕式上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秘书长李云峰介绍说,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省内高科技发展的速度更是非常之快,并且指出留学回国人员是江苏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尖端力量,这些都让我对此次江苏之行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会后,我们首先考察了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位于雨花区的江苏省级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园,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里的医药产业规模非常大,而软件行业也是集合了各地软件园的优点,著名的东软集团就坐落在江苏软件园内。


    暂离了六朝古都金陵,我们到达了镇江,考察了这里的镇江科技新城。与省会南京不同,虽然科技城的发展规模不及南京,但是镇江市政府对其投入的精力和关注非常大,并且对整个城市的科技发展有着详细的规划,特别是注重科技城与高校间的合作,做到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


    接着我们来到了汉唐文化底蕴深厚的扬州,这里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苏北门户”之称。著名的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以其江海相连的区位优势,配套完善的投资环境,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成为长江三角洲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一年多以前,扬州“智谷”暨智能电网展示中心在这里落户,这是一个集研发、示范、展示、交易、创业孵化、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智能电网产业科技园,由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组成。开发区内的光电产业因与国家重点院校高科技相结合而使得其近年来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离开了扬州,我们又来到了另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市。在无锡,我们参观了感知中国博览园,参观了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和尚德太阳能中心。如果说扬州的光伏产业侧重在与高校结合的尖端研发上,那么无锡的光伏产业则侧重在工业生产上,这里的光伏产业已产生了在美国主板上市的公司——无锡尚德。而尚德的董事长兼CEO的施正荣,正是我的校友,曾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尚德总部,我在心底暗暗许诺,希望自己学成归国之后,也能像他一样,学以致用,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贡献最大的力量。


    再次回到南京,我们参观了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东南大学等高校,并与高校相关人员进行了对接交流。我深深折服于南京高校的学术氛围及对人才的渴望,很荣幸也很让我欣喜的是,因为专业相关,我得以与三所高校签订了意向协议,非常期待将来学成归国能够到这些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闭幕式上,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做了重要发言,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并结合自身的留学经历对海归人员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他指出,海外学子们应该多学本领,掌握国际上最高端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并且与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交流合作,跟上社会发展脚步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此次江苏之行过程中,经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参观考察,我感慨良多。以前我对江苏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人美景美历史美”这个层次上。的确,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古城的精美文化,体会着企业高效的精神文明,然而给我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的则是江苏高速的经济发展、赶超国外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整个江苏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望之情。


    为了给海外留学人员与省内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搭建起一个双赢的平台,致公党江苏省委提前对南京、扬州、无锡等13个城市多家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调查,共梳理出1100多个岗位需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踏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从精确到分钟的行程安排,到当地历史文化的介绍,再到一对一地为我们这些海外学子“牵线搭桥”,无不诠释着“致力为公”的宗旨。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海外学有所成,争取归国之时能以自己出色的能力报效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崔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