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宝岛台湾行 两岸骨肉情

——赴台旅游散记

发布时间:2008/11/11

    今年9月22日晚九时许,我终于随同团友们抵达宝岛台湾,下榻于桃园假日饭店。此行真是得之不易,虽说是本省及市老龄协会为关心会员晚年精神生活而联合组团,但对年龄过高的老人要参加,仍有许多限制。那是7月30日,我在亲戚家闻讯,次日便亲自往市老龄协会联系,因为我念疾病缠身、定居在台的非姐心切。市协会负责人看我虽年近九十,尚体健,答应向省方请示,省方电复表示可以考虑。8月7日省方来人目睹我腰板硬朗,精神矍铄,同意我报名,并且安排在〈首发〉访台旅游团出游,我满心高兴。未料在香港过海关时,验证员手持我的港澳通行证,双眼向我反复目测,又和在旁的同事叽喱咕噜地商量着什么,迟迟不盖章放行,我忍不住问话了:“有问题吗?”他才颇有礼貌地说:“请!”一个章终于盖了下来,我忐忑不安的心,这才平静、舒坦下来,我终于挤上了去台的旅程,探姐之愿如愿以偿了。
 
    去台后的八日活动皆由“台湾鹏展旅行社”陈导负责,由他安排的参观景点、旅游路线、食宿、交通工具等方面,我们都非常满意。我们一行游览了名山名水,登上了阿立山顶,自然风光无限美;荡舟于日月潭,碧波粼粼,景色宜人;参观了“台湾故宫博物馆”、“士林官邸”和“民主广场”(原名“中正纪念堂”);访问、观摩了宜兰老人协会的“南阳义学总部”和桃园侨爱新村(原名“眷村”)的老人和他们的活动。所到之外的大门口及会议室都布置了“欢迎大陆江苏省耆老长者莅临指导”的欢迎牌。
 
    “南阳义学”正在上课,科目甚多。林会长就外语教室致欢迎词,并向我们介绍了“义学”的形成以及会长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制度。原来“义学”是地区老人自筹经费办起来的,政府不给一文钱,他们自己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或拍卖己物款交集体,由小到大,形成今日的规模。在台湾共有十多处“义学”,学习免费,使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其长。我们看到二层楼一间教室的墙上写着红色的标语:“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林会长说,他已连续几届当选为会长。省老龄协会周秘书长也致词感谢,赞扬他们的义举成绩。参观后,他们以“义工”现烙的香喷喷、热腾腾的葱油饼款待来自彼岸的同胞我们。
                     
    28日早晨我们冒雨访问桃园侨爱新村(原名眷村)老兵的集居住地。在会议室的墙上也拉起了欢迎我们的横幅。座谈会开始,首先由台方张会长向我们介绍他们住房变迁的概况。原来老兵在1949年跟着蒋介石逃往台湾时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有一次宋美龄去视察,发现此情以后,动员菲列宾华侨捐款,砌了一批简易房屋,后来经老兵们自己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生活不断地改善,住房也不断更新,今日的桃园侨爱新村已是钢筋水泥结构七、八层的高楼,他们规定二楼以上为住家,地面一层作为公共健脑、健身活动的场地。他们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自治建村的智慧和能力。张会长还告诉我们,老兵们爱国思乡情深,还有强烈反战情绪,他们说:“不要再打内战了,我们已吃够苦了,我们多年流落在外,如今已无家可归了。”我听了,感到心酸,因为我家也是受害者,非姐去台已六十一年,多年来难能相聚。周秘书长嘱我在欢迎会上致词,发言后我抑制不住激动的感情,献唱了保存在头脑中五十多年的老歌(我修改了部分歌词)《台湾同胞我骨肉兄弟》。其歌词共为两段,我将后段歌词修改了一些提法,歌词全文为:“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国的台湾省遥望,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台湾同胞我骨肉兄弟,我日日夜夜把你们挂在心上。啊!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朝着一个方向。啊……”我将后半部歌词修改了一部分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朝着一个方向。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是我们各族人民热切的愿望。一国两制,求同存异,是我们统一祖国英明的决策。统建祖国,人人有责,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不想放过在台湾唱这首歌的难得机会,既抒发了自身的感情,也宣传了国家政策。事后得知,反应颇好,随团同去的南通市三中退休教师、中国致公党成员周冰如有兄嫂在台,她听我歌唱,已热泪盈眶了。
 
    我们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精雕细缕翠、玉、钻、石的大理石工厂、香港钻石加工厂和我国罕有的台湾红珊瑚博物馆、展销厅。这些已加工的水、陆矿产成品,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我们目不暇接,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在红珊瑚展销厅我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一枚款式比较合意的佩花、一片枫叶上点缀着三粒绿豆大的粉红色珊瑚,售价也是那里货品最低廉的,我留作赴台的纪念。在车行途中,陈导突然招呼驾驶员停车,他下车买了一大筐当地特产水果“释加果”送我们尝新。果形真像释加牟尼佛的帽子,有拳头那么大,味甘甜可口。我尤其感激陈导的重人情、巧安排,抵台次日23日去“台湾故宫博物馆”参观,非姐已在该院咖啡厅等候我了。姐妹在台相聚,姐的笑容那么灿烂,问这问那,我们有着说不尽的话。姐记忆力仍好,原来因腰后部神经受压阻,腰部不能直伸,腿痛不能行动,六月份经过手术,腰直自如了,腿痛也消失了,现在自己已能手推轮椅缓步行走了。姐姐虽右目失明,但思维清晰,对诸多问题剖析也透辟,不枉为当年投身抗战的女英雄,现今虽身在异乡,心仍系家乡,这是我家的幸福,祝愿姐长命百岁!姐见慧琳媳陪我同去,甚喜,姐且重乡情,于23日中午宴请了同行的亲友六人。
 
    天有不测风云,28日突然有17级“蔷蜜”台风袭击台湾,狂风暴雨,店门不开,人影不见,马路上刮倒的摩托车东倒西歪,全岛停工停课,途中一片凄凉景象,原定最后游览的景点“慈湖”大门紧闭。因此原来与姐约定28日晚共进晚餐的计划随之改变。当天下午“大巴”开往小超市购物前将我送至一家咖啡馆,非姐先我而至,原来陈导预先作了安排,提前让我姐妹在咖啡馆话别,我们别易见难,来日无多,实在是难舍难分。我向姐许愿,如能直航,明年一定再去探望她,同时也希望她有再回来看看的信心。
 
    在晚餐饭店,有顾客张先生听说我们由南通去的,他告诉我们,他于五、六十年前曾在南通住过,南通有名望很高的张謇,南通的长桥原来是石头砌成拱形的,听说后来改为木质平面的了。我团团友告诉他,这次张謇的孙女张柔武也来了,他赶过来欣然地与我握手,口称:“幸会,幸会,这是有缘份啊!”
 
    去台仅六日七夜,28日虽遇有17级“蔷蜜”强台风袭宝岛来为我们送行,但是我依然有趁兴而来,尽兴而归之感,脑海里所留印象颇深,现就六日来之接触面,选其三点谈我的感受:1、台湾山青水秀,人更有情。“南阳义学”、桃园侨爱新村的崭新面貌,就是他们自强自立、人人当“义工”,友爱互助,关心集体,关心老人晚境的好思想、高品格的见证。如陈导就是“义工”典型的人物(他的双亲在1949年随部队由南京去台湾,陈导出生于台湾),对我们服务周到,谦让克己,有着深厚的乡情,他的优良服务,使我们有乐而忘返之感。2、台湾环保工作做得不差。以我在家里每晨要用清水洗去眼镜镜片上的灰尘为例,去台后,两、三天洗 一次,也不影响视线。3、台湾工艺技术发达,出了不少名工名匠,雕塑、镶缕都极为精致,那是国家创外汇的绝佳途径,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有其积极、深远的意义。
 
    台湾之行结束了,我真心希望尽快结束亲人隔岸相望的现状,尽快实现两岸直通直航,早日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这就是我——一位九旬老人的心愿。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