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致公党江苏省委2010年社会服务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1/02/15


    2009年6月,在圆满承办了本党中央在我省召开的“中国致公党‘致福工程’学习交流会”后,致公党江苏省委2010年进一步总结 “致福工程”实施经验,进一步明确社会服务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继续加强多部门合作,努力保持“致福工程”在江苏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推进农村信息化普及中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致福工程”新模式;大力配合本党中央将“致福工程”向全国推广;同时开展“引凤工程”服务江苏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一如既往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致福工程”目标和今后努力方向进一步明确。


    致公党江苏省委自2003年倡导发起,以“致力扶农、教农民上网、为农民造福”为宗旨的“致福工程”,截止目前,已在江苏建立了82个县、镇、村培训点,实施八年来累计免费培训农民近20万人,取得了良好社会影响,但现有培训模式与我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百万农民掌握上网技能”目标仍存在较大距离。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推广机制,让更多农民受益,省委今年专门选择苏南、苏中、苏北部分代表性较强的培训点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目前江苏虽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区,但城乡数字鸿沟仍十分明显,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仍十分巨大,江苏农村信息化普及模式亟待进一步创新。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了《致公党江苏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推广“致福工程”的意见》。


    该指导性意见深入总结了“致福工程”实施成效及经验,重点分析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迈上信息高速公路共享信息资源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快建立村、镇级培训点步伐;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做好学员典型宣传工作;进一步巩固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普及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组织力量对现有教材进行改版升级,争取公开发行;进一步深入总结我省实施“致福工程”成功经验,为西部地区推广提供借鉴。此《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致福工程”在全省深入推进、提高实施成效明确了思路和具体工作目标,为多部门联合推进“致福工程”探索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培训模式明确了方向。


    二、多部门合作继续加强,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普及农村信息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致公党江苏省委自倡导发起“致福工程”以来,得到了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省财政、农林、科技、信息产业部门的积极支持——省财政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经费逾4000万元;随着“大部制”改革自上而下落实调整,面对“致福工程”以往联合实施单位(对口处室)人员发生变化,省委主动走访省财政、农委、经信委以及科技等部门,积极与各部门负责人建立联系,开展定期沟通,对以往合作进行总结介绍,赠送“致福工程”宣传资料(《致福之光》专题片、《致福工程优秀学员100例》等),并就进一步深入合作实现双赢,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途径进行深入探讨、凝聚共识,有效巩固了多部门联合推进“致福工程”的合作机制。


    2010年以来,“致福工程”在与省科技厅的合作中,继续被列入“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并保持支持,目前正在探索将“致福工程”列入覆盖面更广、服务效率更高的江苏农村“科技超市”项目。在与省农委、省财政合作中,继续保持共同研究“致福工程”推进,联合发文指导工作开展,我们还主动与省经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设计关于举办“第三届全省农民上网大赛”活动的可行性方案,为推动多部门合作贡献力量。


    三、积极探索推广新机制,加快建立“致福工程”村级培训点。


    为更快更好地福泽广大农村千家万户,为更多的农民朋友创造学习培训的便利条件,在条件成熟地区建立村级培训点,是2010年省委会极探索“致福工程”推广新机制的工作目标。


    2010年致公党江苏省委多次赴南京竹镇、扬州菱塘、镇江世业镇进行实地调研,为我省民族村建立“致福工程”村级培训点开展选点考察工作。具体了解有意向报名参加“致福工程”培训的农民人数和比例、办学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培训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省委会领导积极发动党员参与建设村级培训点工作,主动联系骨干党员张庆祥、陈光标参加选点考察,向上述三个民族宗教地区捐赠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4月8日,镇江市世业镇卫星村“致福工程”培训点正式开班,11月27日六合竹镇培训点、12月12日扬州高邮菱塘培训点陆续举行开班仪式。


    加强村级培训点建设,是对我省原有以县级组织实施培训推广的重要创新,也是今后我省深入推进“致福工程”的新方向,它不仅方便农民“走出家门,就进校门”,而且更有利于“致福工程” 实施降低成本,实现广覆盖、高效率普及的培训模式。


    在村级培训点的建设推进中,省委会选择的均是民族村镇,这个选择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民族团结和睦,也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民主党派,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四、共同打造全党社会服务品牌,配合中央将“致福工程”向全国推广。


    2009年6月,在“中国致公党‘致福工程’学习交流会”上,本党中央决定把“致福工程”向全国推广。2010年省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认真总结“致福工程”推广模式与兄弟省市进行交流:配合重庆市委实施“致福工程”工作,热情接待了酉阳县“致福工程”考察团一行赴江苏考察交流;先后赴重庆、四川开展“致福工程”推广实地调研,与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共同探讨普及农村信息化的有效方式,帮助其开展“致福工程”前期建点的相关工作,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合作机制、对培训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应致公党重庆市委和酉阳县邀请,江苏省委于5月份专程赴酉阳县出席泔溪、麻旺、后溪三镇“致福工程”培训点开班仪式;先后向酉阳县捐赠《致福工程培训教材》4000套。目前,酉阳“致福工程”培训点已由3个镇扩展到11个乡镇,四川省委拟在绵竹孝德镇建立培训点也已开始了前期调研。


    中央决定把“致福工程”作为全党社会服务品牌向全国推广后,2010年9月致公中央联络部(社会服务部)李万通副部长一行,专程莅江苏调研“致福工程”推广经验,召开专题研讨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我会积极配合,从深层次上介绍了“致福工程”推广的成功做法,并对中央全面推广“致福工程”工作提出系统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汇聚爱心奉献力量、服务社会。


    省委在开展各类扶贫济困、发挥自身优势选准角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积极性,在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重视动员全党力量向受灾地区群众伸出援手,奉献爱心。


    2010年5月14日(在纪念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本党省委将凝聚江苏2000名党员爱心的15.47万元人民币,汇集到中央统一捐赠项目——“爱心鼓号队”之中,专程赴对口援建的四川绵竹,代表江苏全省党员出席“致公党江苏省委向绵竹市汉旺中学捐赠‘爱心鼓号队’仪式”,捐赠规模共计73套鼓号乐器及服装,受到汉旺中学全体师生,特别是当地统战、教育部门的一致好评。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本党省委迅速行动,积极动员省市委机关干部和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支持玉树人民抗震救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党员通过本党各级组织、社会慈善机构捐款总额达1014万元,捐物总额达4000万元。其中,省委常委陈光标带领由37名公司员工组成“黄埔抗震救援民兵连”于震后当晚飞赴玉树第一线(救出11名学生)。他还通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情系玉树 大爱无缰----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捐款1000万元现金和价值4100万元物品。南京市委党员秦引林在得知灾区缺少药品后,也通过江苏柯菲平医药有限公司,向玉树送去了价值24万元的药品。


    2010年8月7号,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省委会机关干部在第一时间主动捐款募集资金送至民政部门,以爱心行动支持灾区重建工作。


    六、充分发挥“侨”“海”特色,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工作新领域。


    为进一步配合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充分发挥本党与海外联系广泛优势,创新本党社会服务新领域。2009年年10月,致公党江苏省委正式实施了旨在为全省各地高校、企业和相关开发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凤工程”。2010年6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