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罗志军主持大会 李学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2/11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月10日上午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大会。  


 


                      李学勇代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月10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罗志军、李全林、柏苏宁、张艳、赵龙、丁解民、朱龙生担任执行主席。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大会。

  上午9点15分,罗志军宣布大会开幕,全体与会人员共唱国歌。

  罗志军说,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和审议2010年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法院、省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并决定2011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通过这次大会,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希望全体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议各项议案,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把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成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实有代表796人,实到767人,符合法定人数。

  在主席台就座的有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学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保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许仲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张连珍、石泰峰、朱善璐、林祥国、弘强、李云峰、杨卫泽、杨新力、黄莉新、李笃信、蒋宏坤、张卫国、何权、徐鸣、史和平、李小敏、曹卫星、周珉、张九汉、陈凌孚、黄因慧、陈宝田、包国新、程崇庆、周健民、许仲梓,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安,省武警总队总队长于铁民,省工商联主席李仁,老同志韩培信、沈达人、陈焕友、孙颔、曹克明、王寿亭、曹鸿鸣、任彦申、冯敏刚、张耀华、秦杰、高德正、凌启鸿、吴锡军、王敏生、俞兴德、曲钦岳、王霞林、俞敬忠、洪锦炘、李明朝、王湛、方之焯、李佩佑、叶坚、王荣炳、孙安华、吴冬华、吴瑞林、武继烈、陆军、周振华、王宏民,驻苏部队代表张玉玺、杨森等。

  代省长李学勇代表省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2011年主要工作、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李学勇说,“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江苏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李学勇说,“十一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形势、全省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046美元提高到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亿元,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87亿元,年均增长21.5%。进出口总额4658亿美元,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的五年。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2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4%提高到33%。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比“十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1%。区域创新能力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评价中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首位。“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2010年粮食总产647亿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农业增加值由全国第六位上升为第三位。“十一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00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十一五”时期,是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18元,年均增长10.2%和8.2%。

  李学勇说,过去五年,我们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又好又快的鲜明导向,奋发有为、迎难而进,加快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进程。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束缚,以扩大开放增创发展优势,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三是坚持创新引领,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坚持民生优先,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普遍、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发展的协调性需要继续增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李学勇说,“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科技创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