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10
“农村的孩子,不仅仅是新生代的农民工,未来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更关键的是农村的未来,是新型城镇化实现的关键力量和根本力量。要实现新‘四化’,我们不仅仅要让农村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更要在不久的将来,要让农村的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要跳出教育看农村教育,要把发展农村教育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放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放在实现中国梦的视角去看待。”
5月29日,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会到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小心小学,当地教师座谈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此前,5月22日到23日,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会已先后赴南通市、苏州市张家港市,听取了南通市教育局、张家港市教育局开展城乡教育均衡工作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张家港市南丰镇中学、小学、幼儿园。
2013年以来,江苏省先后有8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9%。目前,江苏省正在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硬件均衡向内涵均衡发展,以苏州为例,坚持优先发展、强化政府职责、追求有底蕴的教育公平,坚持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有基础的教育公平,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素质教育、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坚持创新发展、释放办学活力、追求有效率的教育公平。
调研组对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城乡教育布局调整带来的农村学生就读半径过大所带来的问题,调研组建议一是以乡村公交为基础,开通定制公交,解决学生交通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政府全额解决通行费用,欠发达地区可以由政府、家庭合理分担费用;以市为单位,全面推行中小学午餐工程,城乡统一标准,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中小学餐饮服务公司,政府补贴部分运营成本,学生负担食材成本,实现城乡学生午餐营养均衡,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区中午交通拥堵、降低家长中午压力;立即停止各种名目的实际撤校并点,调研“单独二孩”实施后对学生人数的影响,做好学校布局调整预案。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组建议应进一步推进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扎实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加强薄弱学校与名校结对、农村教师与名教师结对工作,加快农村教师成长;推进农村学校安居工程,确保农村教师在任教地住有所居,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农村教师能够享有与当地村民相同的居住政策,既可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还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留住文件人才、缓解农村空巢化现象。调整现有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加大优质教师人才引进力度,探索恢复对农村实行提前招生、定向培养制度,充实农村教师队伍,特别是充实农村体育、卫生、艺术教师队伍。调研组还建议农村学校应在普及与抢救农村本土文化方面作出努力,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婚丧嫁娶文化、民间工艺技术、传统生活制品技术带进课堂,以免在年青一代出了校门就离开家乡,农村文化日渐衰微的问题进一步加剧,教育、文化部门对农村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李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