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静 发布时间:2015/12/03
11月13日~16日我陪同“南京陶玉梅服饰设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玉梅及其公司韩薇副总前往贵州铜仁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了了解苗绣、寻访苗绣艺人、寻求合作之旅。这一切只缘于一对小小的苗绣耳饰。
10月27日,我与友人前往“南京陶玉梅服饰设计实业有限公司”定制旗袍,顺便给陶玉梅带去了我八月份去松桃苗族自治县参加致公党江苏省委的义诊活动时,在当地购买的一对苗绣耳饰。看到耳饰,听到我的介绍,陶玉梅当即表示了想在她的旗袍里置入苗绣元素,想去松桃看看,在寻访苗绣合作商机的同时,也能和我们致公党一样为当地的发展做些贡献。当晚我将此信息报告了麻建国主委,作为致公党员,我能否在陶玉梅的计划设想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麻主委当即表示支持。次日省委会的许美艳就联系了我,并请松桃投资促进局吴书杰副局长与我对接。吴副局长也很快发来接待考察方案,当我将这一切转告陶玉梅时,她惊讶的说:“你们致公党人真是一群高效率的务实者啊!”
陶玉梅一行在松桃短短的三天,得到了松桃县政府投资促进局和松桃民族文化交流协会的热情接待。吴副局长,特别安排陶玉梅和“松桃苗绣女”石丽平(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见面交流。 当“江南之梅(花)” 遇上“武陵之鸽(子花)”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石丽平敬佩陶玉梅将旗袍文化提升发展融汇各民族风并走向世界; 陶玉梅也赞赏了石丽平立足松桃文化资源,坚持并创新苗家服饰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共同发展。
陶玉梅和“松桃苗绣女”石丽平交流
都说平时来人是很难在松桃看见石丽平,更别说一起吃饭了。但那天,她却与陶玉梅一同参观了她在松桃城区、中国苗王城景区所建立的苗绣设计、培训及产品销售基地,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饮苗家米酒,同唱苗家山歌。从上午一直到深夜。
在大湾苗寨,陶玉梅偶遇苗文化传承人滕继承,获赠他用苗文签名的《走读苗王城》一书。
“松桃民族文化交流协会”的曾南雨先生(人称松桃文化“八大散人”之一),邀请并陪同我们走入了地处武陵山腹地,位于贵州第一山梵净山的东麓,横贯松桃苗族自治县东部的八十坡脚下,一个地道的苗寨——“九溪十六寨”。在这块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的土地上,民风民俗保留着原味,自然山水保持着原生,古寨村落保持着原样。特别是境内的“安花神果”和苗族绝技绝活享誉周边县市。寨子素以“树、溪、楼、果、清、绿、凉、静”的自然环境和“苗”的人文环境著称,有“梦里山乡”之美誉。据相关单位初步监测,寨内负氧离子高达12万-16万个之多,号称铜仁绿色之肺和天然氧吧。
与滕继承交流
虽然自然风景美好,那里的条件目前还比较艰苦,家中的厕所和猪圈比邻,老房子长年失修,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遮挡,房门吱吱作响。 我未曾料到,陶玉梅竟然在这样的条件下毫无怨言的在苗寨人家里住了一宿。那一夜,我们四个女同志挤在一间房里。 村里的老村长和村长,当得知陶玉梅愿教他们寨子的绣娘们做盘扣,也希望他们寨子派出七八个绣娘去南京她的公司工作,多学点手艺再回村组织培训和加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让年轻人回到寨子里,共同努力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时,他们感动万分。老村长握住陶玉梅的手说;“我在外十多年,三年前回来就是想保护好我们的寨子和文化,让他永远青山绿水,让村民们能够衣食无忧。生命不算长,但要活得有意义!”
围炉夜话
次日,陶玉梅来到希望小学,给每个孩子送去了一份温暖。并表示会继续关注和关心。
希望之光
陶玉梅在松桃期间,也处处感受到致公党人的足迹,体会到“致力为公”的含义,她本人也表达了希望加入致公党的意愿。作为这次“江南之梅” 遇上“武陵之鸽”的牵线人,我衷心期望本次松桃之行,不仅能促进两地的文化合作,更增添一位对致公党社会服务事业有热情的党员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