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打造四大工作特色 全力服务扶贫攻坚(摘编)

作者:江苏农工 发布时间:2016/06/03

编者按:周健民主委在十五届十四次中常会上代表江苏省委以《打造四大工作特色  全力服务扶贫攻坚》作主旨发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决胜阶段,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成为最艰巨的工程,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任务。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去年10月,国务院调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中央统战部纳入其中,表明扶贫攻坚已成为统一战线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农工党江苏省委长期以来不遗余力,“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广泛发动、统筹协调,聚资、聚智、聚力,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形成“准、精、聚、稳”四大工作特色,为服务扶贫脱贫发挥了应有作用。

    一、聚焦重点,“准”确定位扶贫目标

    民主党派的人、财、物相对有限,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深入调研分析论证,找准真正需要扶持、我们也能够扶持的对象,做到扶贫定位准确、减贫方向明确、脱贫措施到位,确保有限的扶贫资源真正用对、用准、用好。

    我们精心选址建设“新农村”。2007年,我们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调集党内专家优势,多次走访考察、综合分析论证,最终选定苏北欠发达地区东海县黄川镇桃李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点,从发展定位、空间构造、产业布局、村庄整治、基础建设等方面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桃李村形成以公共服务为“一心”、草莓经济为“一带”,农业生产、村民生活为“组团”的新格局,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目前该村已整村脱贫,受到各级组织和领导的肯定和表彰,引起《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产生了良好影响。

我们积极支援西部扶贫。2012年我们向新疆两所医院无偿提供了价值230万元的医疗设备及技术指导。2013年,我们全力支持我党中央对口帮扶工作,赴毕节试验区大方县开展考察、洽谈,确定帮扶措施。两年多来,全省先后为大方县卫生部门、乡镇卫生院培训42人,为200多名乡村医生开设讲座,组织医卫专家和经济界党员赴当地开展服务和资助,向当地医院捐赠价值百万的医疗设备,向两所中学捐赠价值近30万元的图书等。这些“请过来、走出去、送上门”的扎实举措有效服务了毕节地区和援疆工作。

    二、发挥优势,“精”心打造服务亮点

    民主党派扶贫帮困既需要强化务实观念“做实、做深”,也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做精、做亮”,形成具有党派特征和辨识度的“拳头产品”、服务精品,更好地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优质服务。

    医卫扶贫一直是农工党的传统社会服务项目。为打响优势牌、唱好拿手戏,2009年起我们实施了医卫扶贫的品牌化运作,正式创建“农工党健康服务行”,组织动员各地精心抓好活动的前期策划、中期执行、后期宣传,着力打造鲜明形象,营造活动声势,锻造服务质量,有效扩大了影响。随着活动的持续和深化,该项目目前已成为集全省医卫、科技、法律和经济服务优势之大成的特色品牌,为全省9万余基层群众提供义诊、法律、扶贫援助,举办科技培训108期,受训人数7100人次,捐赠药品器材价值近千万元,真正做到健康深入人心、服务惠及百姓。

    支持江苏沿海开发和宿迁发展战略实施后,我们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行动。针对贫困乡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状况,我们结合自身优势,于2013年创设“十村万卷”送书工程,每年从沿海三市及宿迁市挑选13个贫困村,送去科普、历史、励志、农业科技等书籍,传播先进理念、科学知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至今“十村万卷”已累计送书6.5万册,价值200多万元,成为我们精心打造的又一亮点工程。

    三、整体联动,“聚”力彰显责任担当

    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物质基础相对不足,需要挖掘潜力、汇聚资源、整合力量,通过挖掘潜力调动积极因素,通过汇聚资源形成整体优势,通过整合力量发动全员参与,不断释放叠加和辐射效应,把资源力量转化为服务扶贫脱贫的不懈动力。

    我们发动全省参与“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和“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双周”活动扩面提质。多年来,累计组织科技帮扶115次,受益人数5.3万余人,连续八年获“和平周”组委会表彰,被“健康周”组委会授予2010年度“突出贡献奖”(全国同受表彰十家单位中唯一的农工党省级组织),并被评为“先进省级组织”。

    我们牵线搭桥促成香港爱国人士何崇本先生在南京设立何氏助学奖金,十三年帮助学生近3000人,金额已逾600万元。各地也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扶贫:无锡的“春雨助学金”已发放4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55名;江阴连续二十一年颁发“励志”奖学金帮扶贫困生;常州成立“春雨・同心”百万光彩基金用于支教助学;苏州的“前进慈善基金”设立三个月即募集到善款46万余元;苏州高新区党员筹资200万成立同心公益基金会,是省内首家由民主党派发起的区级公益基金会……。许多农工党员个人也积极投身扶贫事业:省直企业家王勇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用于慈善事业,在省内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千万元光彩基金等用于扶贫,在云南投资近亿元建设中草药生产基地,带动当地群众脱贫;省直企业家耿献会个人出资为甘肃老区庆城县培训乡镇医生,在当地投资免税店,重大开工项目23个,他还与县委合作制定一套长期与短期结合的精准脱贫方案,成为当地的荣誉市民、精准扶贫使者;常州企业家周银妹一贯热心慈善,仅在武进区慈善基金募集活动中就慷慨认捐1000万元,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苏州退休教师张寿华自1996年建立“一帮一”助学新模式以来,二十年共募集助学善款396万元,感召了近300个单位和个人投身助学行动,被誉为“助学红娘”,其事迹被省和地方电视台制成专题片和电视剧宣传、弘扬。……

    四、立足长效,“稳”步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积极拓宽扶贫渠道,拓展扶贫领域,通过创立扶贫基金、开展结对共建、设立服务工作站等方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扶贫成效。

    2011年我们通过党员支持启动服务沿海“同心”专项基金,推广致富项目。先后帮助新农村建设点桃李村、南通三阳镇(季方家乡)发展现代农业。仅在桃李村就帮助200余户建设草莓温室大棚114个,促进农民年增收150万元以上。因病致贫的村民李泽军申请到1万元资金种植草莓后,全家增收10万元,成功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各地也积极探索构建长效化服务机制。苏州与贵州同仁江口县一所医院和一所学校结对,形成了“输血”与“造血”结合的良性互动;无锡和酒泉市委结对设立的“源泉助学金”项目将持续五年,该市委在广西河池开展的“瑶寨助学活动”已连续三年为瑶族学生提供智资帮扶,以社情民意信息形式反映当地代课教师“入编难”的问题被国家采纳,促成该地区对代课教师入编的政策倾斜。其他还有如徐州的“心系吕梁 助学励志”、常州的“春雨行动”、苏州的“同心公益奖教金”、南通的“爱驻晚霞、你我同行”、连云港的“阳光心理咨询”和“志愿者服务基地”,淮安、扬州、镇江、泰州等市委在基层卫生院建立定点服务站、专家工作站等网点27家,提供长期服务。这些均成为我们立足长远帮扶、坚持长效发展的丰富探索和有效尝试。

    我们从多年的社会服务扶贫工作中得到深切体会:

    一要突出优势,倾我所能显特色

    民主党派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人才集中,具备智力上的优势。农工党的主界别是医卫和人资环,因此,我党的扶贫服务应重点聚焦在“健康扶贫”、“环保扶贫”,定位在“智力扶贫”,体现农工党的界别特点。

    二要打造品牌,扩面提质造声势

    扶贫服务既要让群众得益,也要让社会了解,因此扶贫工作要加强整合,统一计划、统一名称,上下联动、集中行动,形成合力,营造活动声势、打造优质品牌,扩大社会影响。

    三要定点结对,建立长效化服务机制

    扶贫是社会服务的主要任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定点工作站、结对共建点等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长期的、持续的服务。

    四要调研助力,构建立体化工作格局

    扶贫工作不仅仅在社会服务方面,还可以在参政议政方面有所作为。党派可以围绕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调研,及时反映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呼声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