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做感兴趣的事 ,做学以致用的人

——记南京农业大学支部主委刘斐

作者:刘然 发布时间:2017/03/23

刘斐1.JPG

人物简介:刘斐,女,1982年出生,安徽省固镇人。2012年7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支部主委。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青年专委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理事。

                                                             从未刻意规划人生的“幸运儿”

2016年6月,34岁的刘斐站到了“引凤工程创业创新大赛”的演讲台上,沉着从容地向评委阐述着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单分子检测系统”商业化及小型化应用的创业计划。最终,这个技术成熟的项目拿到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

时光退回到4年前,2012年9月刚满30岁的她站在“引凤工程”第三届活动的推介会现场,侃侃而谈落户南京农业大学的感受,年轻俏丽的面容,教授头衔 ——这一切让她被在场诸多海归学子视为让人艳羡的人生佼佼者。

时光再退回到5年前的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后的刘斐回国参加“引凤工程”第二届活动,那时的她朴素而低调。谁也没注意到这就是那个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

与五年前相比,这位年轻的80后教授依然身材娇小,看上去仍然像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唯一不同是当初眉宇间的那抹青涩变成了沉稳与自信。回国五年来,刘斐的生命的花朵渐次盛开,当上教授、成为南农动物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优青项目资助,学校承诺的150万科研启动费到位后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围绕着专业——单分子技术的一系列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谁能想到2011年,在美国的她曾面对人生的一个重大的疑问?

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当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后的她最顺遂的选择就是留在美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美式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是突然接到父母身体状况变差的消息让她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选择。恰好从一位朋友处得知第二届“引凤工程”即将要举办的消息。虽然彼时对致公党和“引凤工程”都不甚了解,但开幕式地点南京和老家马鞍山离得非常近,抱着这种就当顺便回趟老家的心态,刘斐报名参加了“引凤工程”。

出乎意料的是,从2011年6月19日开始到27日就结束的第二届“引凤工程”活动,虽然只有短短9天,但却让刘斐收获了巨大的惊喜。每天白天参加要1-2个用人单位的对接交流会,要考察1-2个创业园区或企业,晚上还有联谊活动,感觉比做实验时还要辛苦,但这种“累”却又让刘斐品味到了一种在象牙塔内从未有过的全新收获:零距离地听江苏各地组织、人事部门介绍引才政策,让她深刻感受到了江苏这片“开放的热土”的求贤若渴;而每次对吴风汉韵的走近更让她想冲动地停下脚步留在江苏这个“生活的家园”中。等到“引凤工程”活动结束时,她已下定决心要回国,因为“未来的选择已不再是单色,而是生动多彩的”。

回国是刘斐人生计划外的选择,出国同样也是。当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顺利拿到奖学金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留学,在刘斐看来也是没有规划的选择。全班100多名同学,有三分之一出国。本来在大一大二对出国还处于懵懂期的刘斐也走上了备考出国路。准备了一年多,刘斐拿到加拿大的十个offer,美国不到5个offer。因为同学也正好拿到美国的奖学金,于是刘斐也决定去美国。

 意外地选择去美国留学,意外地提前回国,人生看似毫无计划,却步步提升,命运的偶然之中是否有必然?

                 恍惚中不断坚定的事业之路

在刘斐的话语中,你很难听到挫折、痛苦、纠结这样的字眼。人生如此平顺,当真毫无痛苦?她淡然道:“任何人都会经历那个点,过去了就好了。如果说我有,那就是关于专业之路的选择了,那应该是在美国八年最令我痛苦的事情了,除此之外的生活都是琐事。”

在中科大应用物理专业接受的四年扎实的学术训练给刘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她希望自己是学以致用的,做更接地气并且跟生活联系紧密的研究那就是她理想的学术研究。到了美国,当发现自己的导师的研究领域是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方向后,刘斐有点懵了:“相当于换专业了,我得重新学习生物方面的知识,但是我过去在物理方面的积累或者提升导师是没法指导我的,得自己摸索。”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她不小心把实验仪器弄坏了,却无从问起,因为只有自己一个是物理专业的,物理方面的仪器怎么修周围同学没人懂。只能闷着头自己花时间死磕琢磨,那一天她孤立无援地一个人熬夜把仪器恢复原状,心中满是苦闷却无人诉说。

“生物学的研究是偏基础理论的,我不知道我的研究会被用在哪里,与生活的紧密度联系在哪里,这似乎不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研究。”当发现研究上的价值观冲突,刘斐陷入苦恼。研究时常做提取蛋白的实验,要进入摄氏4度的冷库里搜集样品,因为担心提取失败,刘斐总是跑进去观察,来来回回折腾几个小时也很正常。最长的一次花了36个小时连续熬夜,“因为怕出错,所以几乎不敢睡觉,提取结束整个人几乎快虚脱了!”体验了做实验的不易后,刘斐渐渐发现师兄师姐们常常因为实验结果的不理想导致发表论文的进程拖长,毕业时间也比物理专业延迟,于是是否换专业成为悬在刘斐心中的矛盾。这个困惑盘旋在心中五年,每当做实验结果不理想,或者研究卡壳停滞的时候,这个念头都会冒上她的心头:我是不是要放弃,我是不是换个方向?

想了许久却从未实施。刘斐说这要得益于导师是个对研究非常有把控和方向感的人,每当遇到瓶颈跟导师聊了以后她总能得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导师的风格是严谨而扎实的,但是自己做了很多实验却迟迟没有将数据整理成研究成果,也让刘斐心里暗暗着急。2008年,当得知另外一个研究团队也在做同样的项目,导师让她加紧了实验和研究成果的发表进程。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学术竞争中,刘斐完美地完成了导师交代的任务。当年的年底她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解析了DEAD-box RNA解螺旋酶Ded1p利用ATP解RNA双螺旋的机制,改变人们对这一机制理解的传统观念,论文发表后,第二年随即被Science重点推荐。凭借这篇重量级的论文,攻读博士五年的刘斐终于顺利毕业并进入学术研究的高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后。

原本刘斐以为自己在科研上是没有什么创见的,读博士后以后,她才发现过去五年的时光没有白白被打磨。“我很多学术的想法是在博士后阶段产生的,那个时候我开始知道自己具备独立科研的能力了,原来我对这个专业领域是有一些想法,并且会去努力证明这些想法的、”在过去五年的心理煎熬中,刘斐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是喜欢并且具备做科研能力的,在美国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从此,利用现代生物学与单分子技术对病毒感染和疾病检测和监控被她确定为研究方向。而她也陆续在学科顶级杂志PNAS, Biosens Bioelectron,Cell,Mol Cell 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9 篇,累计影响因子 92.83 ,累计引用219次(他引180次)。

                    回归初心 学以致用

2012年4月刘斐到南农就职时,学校承诺和动物医学院配套的一百五十万元科研启动费已经位,还给了专门的办公用房,她成为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组成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始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国外使用的单分子荧光成像平台也已成功落户南农。

在落户南农的当年,刘斐还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她说这一点完全得益于致公党的热心人陈欧老师。在与南农对接联系的时候,陈老师就主动关心,了解她对落户的要求和想法。到了学校后更是嘘寒问暖,给初到南农的自己提供了不少住房申请、户口办理的帮助。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也是陈老师跑前跑后联系医院。这种来自家庭般的温暖让刚刚回国的刘斐觉得加入一个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组织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两年后,当同样有海归背景的田旭、田曦来到南农时,她也像陈老师一样和他们交流生活,讨论发展,把这种关心也传递给如当年一样对国内环境懵懂的年轻人。如今,南农的党员发展壮大,已有7人,2016年中国致公党南京农业大学支部成立,刘斐被选为支部主委。每次只要“引凤工程”在南农举办活动,刘斐都是责无旁贷的宣传员:“感谢引凤工程,更感谢致公党,让我的学术之梦起航,更让我的生活之路明晰!”

当学术研究的平台逐渐搭建起来之后,刘斐还是没忘记当年学以致用的初心。“虽然一路走来,我的人生关键点都无大多规划,看上去结果都还不错,不过回望过去,我觉得有一点规划会更好,对于我来说同样是做研究,我可能更偏好做应用物理方面的研究、不过时光已经不可逆流,所以在生物学领域我现在选择的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比如通过对病毒如何侵染细胞过程的实时追踪,研究病毒侵染的机制;通过结合单分子技术及纳米技术,探索高灵敏的病毒检测技术等。”未来她还计划再次赴海外做访问学者去深入学习一些兽医类背景的学科,争取为南京农业大学的动医院做一些更具应用性的研究。

目前,在她指导的15名学生中,硕士已经毕业2人,博士毕业1人。回国后以科研团队名义在Biosensor & Bioelectronics(IF=6.451)上发表了论文两篇,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IF=4.517)上发表了论文一篇,主持国际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0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7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万元),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万元)各一项,并入选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双创博士)。从过去在海外加入一个团队做研究,到现在独当一面带领团队做研究,这个转换在刘斐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你前方的路标是你的导师给你设立的,你知道你的方向,但是你从来没有做过那个探路人。现在回国走的路,我自己就是那个探路人,有的时候我在前面走着,有的时候我在后面看着。好在并不孤独,有一群一起走的人!”

回顾自己的学术之路,刘斐说一个人在选择事业方向的时候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做得更持久和专注。而一个选择做学术的人做学以致用的事情才不枉费毕生所学。如今她已经把做学术研究作为人生的事业,这条路很长,她会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而她也将致力为公的情怀放在自己心中,用实际成绩感召更多的海外学人早日回国发展,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