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致公党南通市委副主委江明建议:加快构建通-沪医疗联合体 精准配置群众所需优质医疗资源

作者:江明 发布时间:2017/11/07

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而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医疗联合体,引导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到基层、造福于民,是其中应有之义。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寄南通予厚望,希望南通“跨江融合、接轨上海”,努力打造成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北大门”。加快构建通-沪医疗联合体,满足群众就医和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新需求,是南通医疗卫生事业接轨上海国际先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举措;也是南通统筹发挥江海优势,践行医疗卫生创新发展和实现健康南通的

重要途径之一。

一、关于构建通-沪医疗联合体具有以下优势:

1、地位优势: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设上海大都市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周边约120公里范围内的重要城市,而南通正在其中,随着交通优势的进一步的发挥,目前南通已基本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2、异地就医选择习惯优势:上海集聚了国际一流医学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资源与技术,长期以来,南通百姓患有疑难杂症时,需要异地就医常常是选择上海。加速对接和引进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利用其缓解异地转诊就医流向,方便我市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患者尤其是南三县的患者就医看病势在必行。

3、人才对接优势:南通与上海地域相邻、人文相近、一衣带水。上海拥有“南通籍名医促进会”,囊括院士和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委“接轨大上海、建设北大门”的部署要求,聚焦上海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主动学习上海、服务上海和接轨上海,在包括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和资源互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特别是2016年,南通市医疗卫生积极主动对接上海,市直医疗机构全面加强对接上海大医院名医专家,从医院管理着手,全面带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齐头并进,高层次、多维度地渗透与融合,对接成效已初步凸显。

4、上海国家医学科技创新基地、上海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强辐射优势:国家卫生计生委针对我国临床医学与研究的薄弱环节,2016年会同科技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及2017年1月《“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改革、营造制度环境和医疗服务体系等进行全面系统布局。将3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方案,上海长海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和瑞金医院等作为获得认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和重要阵地,将在临床医学的多个领域中攻坚克难,引领全国,带动周边,高度融合跨越发展,在实现健康中国建设任务中起托举垂范功能。清晰定位、主动对接,加快构建通-沪医疗联合体,将率先推进我市便民医疗资源接受上海国家医学创新基地、上海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和提升。

二、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新期盼主要体现在:

1、对健康生活的新需求:习总书记明确提出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家的医改成果已逐步使群众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而如何能少生病、不生病?如何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是

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生活质量的追求和祈盼。

2、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新期盼:群众对健康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差异化等特点。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期盼,已无法局限在家门口的个体诊所和基层地方医疗机构,他们通过互联网和微信等高科技现代化通讯媒体技术,不断地学习和累积医学常识、了解和辨识先进前沿医疗技术,包括国内外一流专家名医和仪器设备等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动态。在物质生活方面已充分富裕起来的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不仅贯穿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加充分体现在对健康医疗卫生服务的高精准、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刚性需求。

    建  议:

一、学习借鉴上海健康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推进上海、南通两地城乡居民现代医学健康知识(基因、肿瘤预防等)普及同城化,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构建以预防为主的慢病防控新模式。

二、推进南通城乡居民医保与上海大型医疗机构的“异地转诊直通车”服务,让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加快走近南通,直接惠及南通群众。通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整体提档升级,持续推动医患关系走向和谐与稳定。

三、积极支持南通本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政策举措和财力物力上给与更多的倾斜;重点支持南通医学临床和重点学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优化政策设计,增强吸引力,让尖端医学人才进的来、留得下。

四、给予南通医学科学创新更好的措施,推动建立上海国家医学科技创新基地、上海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南通合作分基地和分中心;加快培育建设上海医学专业院士--南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