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惠山泥人的守望开拓者

记无锡致公党党员、惠山泥人非遗传人倪俊

作者:致宣 发布时间:2018/06/16

微信图片_20180531094555.jpg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在江南这片吴侬之地传承发展四百余年,以其构思隽妙,做工精细,形态可人,深受百姓喜爱,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郭沫若先生曾盛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迭代和新兴娱乐的多元发展,代表传统手工业的惠山泥人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和凋敝。工业4.0时代,传统手工艺何去何从?出路在哪?致公党党员、“85后”惠山泥人非遗传人倪俊,以他的守望坚持和开拓创新,给惠山泥人注入时代元素,刷新了人们对惠山泥人的认知,让这一古老的手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和光彩,获得延续、重生的希望和前景。

无心入艺海 沉潜始得真

倪俊涉足惠山泥人领域,纯属无心之举。2007年,“惠山泥人”为缓解“青黄不接”之困,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徒”。彼时,学习广告设计专业的倪俊大学毕业后,准备留在南京工作。年迈的父亲怕自己成为“空巢老人”,自作主张为倪俊报了这个惠山泥人传承班。倪俊抱着“姑且一试”的念头,参加了此次“海选”。1000多人报名,最终录取6人。倪俊和此后成为他妻子的曹志玮双双入围,成为惠山泥人大师喻湘涟、王南仙、柳成荫三人的弟子,主攻“手捏细纹”,与“泥”结缘至今。

学艺的道路,充满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辛和痛苦。一开始,泥土在手里根本不听话,一两年之后,才渐渐熟悉了材料。而且,男孩和女孩不同,女孩上手快,做得东西又干净又精致,而男孩常常毛毛躁躁,不得要领,所以,一开始,倪俊常常受到师傅责骂,他曾经一度有过放弃的念头。泥人厂8:30开业,但严格的师傅要求倪俊他们6点就到师傅的工作室学习,一年到头只休息五天。一次,玩心未泯的倪俊借口奶奶生病,溜出去玩了。没想师傅一个电话打到他爸爸那里,被抓了“现行”。师傅罚他用木榔头在青石板上敲打一缸泥,一天下来累得死去活来,从此再也不敢“偷懒”。

渐渐,聪明机灵,善于琢磨的倪俊开始掌握了泥人的要领,对泥性、材料逐渐熟悉上手,信心上来了,心就沉潜下来了。有一套作品,从捏到画,他整整重复做了100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小孩子的头,是泥人工艺中的难点,但倪俊通过锲而不舍的反复练习,最终掌握了要领,捏得惟妙惟肖,几可乱真。2009年,倪俊学徒期满的时候,手艺已相当了得,连师傅都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师傅捏的,哪些是徒弟捏的。他还设计创作了几套泥人阿福,其模具至今还在使用中。

传承炼造化 开拓出新意

学艺期间,倪俊还邂逅了志同道合的爱人,与同为惠山泥人新一代传承人的曹智玮结为伉俪,夫妻同心,跋涉在传统艺术的漫漫长路上。在泥人厂工作几年后,2009年,倪俊夫妇在惠山古镇租赁了一处不起眼的木质两层小楼,打造了一间名为“缘泥坊”的工作室,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2015年,应太湖新城管委会之邀,倪俊夫妇又在风景秀美的巡塘古镇开设了一家“缘泥坊”,展示无锡传统文化。

勤奋好学、思维敏捷的倪俊注意到,惠山泥人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多年来因为缺乏创新内驱力而逐渐式微,此外,市场上大批量机器制造的所谓“惠山泥人”,品质参差不齐,直接拉低了惠山泥人的档次,将其从传统手工艺品硬生生变成了更低层次的旅游纪念类商品。在锤炼手艺、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倪俊在惠山泥人的造型、题材、泥料、彩绘、制作工艺等方面,启动了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探索和创新,给传统艺术注入了新鲜的时代元素和气息。

十二生肖萌物、襁褓中的阿福、变形金刚、愤怒的小鸟……倪俊创作的一系列惠山泥人作品和传统的惠山泥人完全不一样,看了让人眼前一亮之余,又不得不佩服其设计之精巧,做工之精细。倪俊还用惠山泥人的造型制作了充电宝、车贴等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追捧。在泥人制作的泥料、色彩上,倪俊也不断探索、试验,进行了大胆新颖的改进和革新。原有的惠山泥人捏成之后则上色,没有烧制环节,所以面临容易破碎、不易保存的问题。而倪俊经过反复试验,采用新的工艺,对成品进行烧制,使得惠山泥人能保存多年而色彩如新,大大提升了其收藏价值。此外,倪俊还根据市场反馈推出了私人定制,个性化生产惠山泥人,他们甚至还尝试在几百个泥人身手打上“二维码”,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就可知这泥人寓意什么、用的什么材料、用时多久,这一切使得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小年轻的奇思妙想和大胆革新,有时难免会遭遇不解、怀疑,甚至讽刺、否定。对此,倪俊很坦然,他说,“很多手艺都是一直在循着历史的脉络变化和革新去积淀的,惠山泥人也需要”。“惠山泥人是非遗项目,如果一昧地因循守旧,那这个艺术就自然地消亡了。一路走来,我这一系列的‘自我开拓’,证明惠山泥人还是有价值、有生命力的”。

倪俊指了指放置在门口的一套无比精致逼真的泥塑京剧人物“五虎上将”,悠悠说,“这是我30岁时候遵循传统手法捏的,算是对师傅传承的一个交代吧”。继而他向笔者展示了一件他新创作的作品——一只造型古朴独特的狗。这样的一件作品,并不是随随便便一蹴而就,光图纸就画了几十张,经过反复修改,才最终定型,狗身上既有传统的纹饰,又具备现代的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倪俊拿捏得很准,“江苏省工艺品创新设计奖银奖”、“无锡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荣誉和头衔,是对他努力和创意的肯定和褒奖,这些,也进一步坚定了他在艺术之路上不畏艰难、跋涉探索的勇气和决心。

永怀感恩心 坦荡对人生

倪俊年纪轻轻取得如此成就,但他始终保持不骄不躁的本色,为人坦坦荡荡,低调磊落,在他身上,感觉最明显的的就是一个“真”字。他对艺术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有少年人难得的老成,同时,也保有赤诚之心和鲜明个性。

倪俊喜欢古玉,并对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常常一袭中式衣服,全身上下挂满了各种他在各地搜罗来的“宝贝”。大家常笑他,“辛辛苦苦捏泥人赚来的钱全砸在石头上了”,而他照旧乐此不疲,以玉和泥为伴,笑对人生。他喜欢茶,甚至还在宜兴开辟有自己的茶厂,在茶香袅袅间与朋友品茗闲聊,寻觅灵感。他喜欢阅读和思考,家里堆满了各地搜罗来的艺术类书籍,标价1600元的“山西造佛像”高清图册,他眼睛不眨一下就高价买下,不远千里搬回家里……就这样,他不知懈怠地在读书、思考、创作中,不断提升拓展艺术水准和思维边界,在知行合一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对周围的人和事,倪俊一直保有感恩之心。他说,这几年,无锡市逐年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给传承人发放一定补贴,这让他们这些手艺人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身边的很多朋友对他也很关照,他觉得唯有自己更加努力,不断自我开拓,才能更好地延续“手艺的生命”,为无锡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在前辈的指引介绍下,倪俊有幸加入中国致公党,这让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有了找到组织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在致公党这个大家庭,倪俊充分利用自己在艺术上的造诣和优势,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但凡组织有需要,他总是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2015年,在中国致公党建党90周年之际,倪俊精心设计创作了一件名为“侨海报国”的泥人作品,无偿捐献给致公党无锡市委会。他还经常和夫人一起,走进校园,为学校的孩子们义务普及惠山泥人的知识,运用新媒体对惠山泥人作品本身及行业进行深度解读和广泛宣传。他还撰写文章,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一篇篇意见建议和调研文章,为惠山泥人积极鼓与呼。为此,他连续多年被致公党无锡市委评为“优秀党员”和“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倪俊认为他在艺术之路上尚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命不息,梦想不止,倪俊坚信,惠山泥人在新时代的阳光普照下,肯定会迎来更加灿烂光辉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