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致公党省政协委员参加联组会议建言“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作者:省政协 图叶禹彤 发布时间:2019/01/16

W020190116018890452711 (1).png

1月15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中共组,民革组,致公组,无党派组,侨联、台联、对外友好组的委员,围绕“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主题进行讨论。副省长郭元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主委麻建国出席会议,省政协副主席王荣平主持会议。

董运弟、高健、蒋鹏举、张梧华、孙晓青、李萌、薛涛、夏兴华、汤建鸣、王华、汪旭东、康慧、张卫东、闵学勤、雒永信、 周建农、杨勇、麻建国等18位委员先后发言。

以下是5位致公党省政协委员的发言。


DSC07086_副本.jpg

麻建国委员(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委、省委主委)建议:

我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友好城市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发挥商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其成为对外交流贸易的纽带。不仅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现有友城之间文化交流商贸活动的关系,另外还要有意识地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发新的友好城市,不断推动江苏省改革开放力度,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

高健.jpg

高  健委员(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主委,市教育局副局长)就“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背景下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教育的双向开放,特别是留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气象:一是留学生规模增长和培养层次的显著提升,2018年,全省93所高校共招收4.59万名外国留学生,学历生占比达到了60%;二是出现了新的区域增长点,如“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连云港,致公党江苏省委在做好“引凤工程”的同时还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中国文化和对接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服务;三是政府资助力度增大,连云港市于2015年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设立“丝路”奖学金;四是对接走出去企业本土人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但是,当前留学生培养工作仍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规模扩张带来了管理难度的增大,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留学生服务和管理队伍;二是融入中国文化和对接走出去企业的程度不够;三是“海外留学生”话题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四是来华留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等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为此,建议:

一、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行业、企业、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来华留学生的招生、指导、管理、服务、研究和课余活动组织等工作,鼓励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走进学校。建立同一城市高校课程选修共享平台,为留学生进行跨校学习和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二、平衡好“趋同管理”与“中国关怀”

一方面,在学业管理上要一视同仁。教育部门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认证工作。各高校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与良性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在生活管理和教育方式上体现“中国关怀”。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经济负担,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注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中国学生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拓展到留学生。

三、推动来华留学生培养服务“走出去”企业

实施产教融合“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把留学生招录与特定国家的支柱产业相关联,与“走出去”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对接,为这些国家和企业定向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探索留学生的订单式培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师资驻企业研修、“一带一路”国家访学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蒋鹏举.jpg

蒋鹏举委员(致公党常州市委主委,市科技局副局长)就把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我省交汇叠加,建议把握好这一重要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揽全省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花大力气推动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构建新的区域开放格局,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通过优化城市群的发展动能,重塑江苏经济地理版图,推动区域融合同步发展。

一、发挥“乘数效应”,协同提升战略支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首先是科技创新的建设,而且必须是协同推进、集成跨越式的科技创新。要打造战略支点城市协同创新环境,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通过要素集聚和优势互补等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城市群的创新绩效,进而推动区域共同发展。此外,沿线城市在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还要通过多方的交流互动达成经济创新发展思想的一致;通过城市间协同创新提高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发挥“乘数效应”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外来创新能量,加强城市内和城市间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深度融合,形成以核心城市为首的“雁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沿线城市产业升级是通过知识、技术、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要素的创新,驱动产业链的整体优化和升级。一方面,打破传统生产要素对产业结构的低端路径依赖,促使传统优势产业从低水平、粗放型向高水平、集约型的转变;另一方面,实现先发核心城市“腾笼换鸟”式的再发展,提升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逐步形成以核心城市为雁首“雁行模式”,进而提升城市群的产业链发展水……同时,沿线城市还应基于自身产业发展条件,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的机遇,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新经济的融合,加速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形成“互联网+”的产业新业态。

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空间开放融合,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型城市的空间关联,注重消除地理隔阂,通过打造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物理环境,改善资源配置的空间和模式。其次,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便利性,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完善城市间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基础设施无缝化衔接、运输装备标准化升级、信息资源交互化共享、市场主体多元化培养、联运模式多样化创新的多式联运体系,提升“一带一路”通道的运输能力,引导创新经济空间拓展,并不断强化组团式发展格局,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b0f8f82f435d12fa776d6edbf4df22c_副本.jpg

张梧华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安生教育集团董事长,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就深化对外人文合作与发展,为营造一流营商国际环境打好基础提出建议。

发展对外经济在当前环境下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有外部人文环境做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展人文合作与交流在先、提前布局。基础打好了,随后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会变得通畅和顺利。建议:

一、科学决策,先谋后动。深入研究和分析各国国情、风土人情等,确认我方在当地国家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推进最适合的人文项目落地。国情不同、项目不同,切不可一刀切。不然浪费金钱不算,更会错失宝贵机遇。因此,必须用有限的资金来推动和落实最有效的、最能出彩、出成果的人文项目。

二、放软身段。在科学分析各国的国情、舆情、人文特征、政教体制和环境基础上,在开展对外人文交流和合作时,及时调整策略,充分发挥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独特作用。

三、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华文化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智慧,与当地一批本土主流人士及其机构开展人文合作。

四、入乡随俗,以跨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工作。对外工作、对外人文合作与交流,由于其复杂性和综合性,均是跨部门合作,因此各部门应该撇弃部门利益或部门之间荣誉之争,充分联合、配合和支持,协同开展对外人文推广与合作。

五、增强定力。对外人文合作和发展与对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雨润物于无声处的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有长期工作、长久规划和长远布局的准备,一定要有定力。

六、明确各部门对内对外工作的边界。


薛涛.jpg  

薛  涛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就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动我省农业“走出去”提出建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和优质大米种植区。抓住机遇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实现双向流动,有利于保证我省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确保食物安全,也有利于我省有优势的农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

充分利用全球性、跨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建立省级农业国际合作机制,搭建机制灵活的对外合作载体,拓宽农业交流合作领域。借助江苏与沿线国家缔结的友城关系,在友好合作协议框架内,携手开展农业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尽快建立对外合作平台的稳定支持与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对全省农业国际合作项目统筹协调,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集中分散的农业对外合作资源,强化省内开放型农业企业间的合作。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走出去”水平

突出农业科技合作先导地位,加强与沿线国家间农业科技交流。推进科技与农业产业“大对接”,以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互联网+农机”等为依托,提高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农业科研院所抱团出海,打造高水平的海内外农业科技实验室,组织开展境外联合攻关、试验示范、集成推广。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与“走出去”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助力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解农业“走出去”融资难

建立境外农业风险补偿资金,鼓励农业“走出去”企业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政治相对稳定国度的农业投资力度。加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境外农业投资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办境外农业保险业务,帮助企业规避“走出去”风险。

四、打造境内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优化农业“走出去”通道

积极推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境内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共建一批农业合作示范区。引导企业参与农业合作园区建设和运营,重点要建立海外农产品生产、收购、仓储、加工和运输体系,能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小麦、大米、牛奶和木材等及时运回我省、我国,让“一带一路”班列都能满载而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通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贸易规模。发展“一带一路”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培育打造一批“苏”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