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26
11月18日至19日,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江苏省委专职副主委米其智出席第二届中国致公党地方委员会工作会议,并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作《深入实施“双发行动” ,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地方组织》的大会交流发言,介绍了致公党江苏省委在参政党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和成绩。
米其智在发言中表示,五年来,致公党江苏省委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和致公党中央“人才兴党”战略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为目标,从履职人才队伍建设和履职平台建设角度出发,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发掘各类履职人才、发挥各级组织和党员作用”为主题的党建工作(简称“双发行动”)。
以“双发行动”为引领 增进政治共识凝聚行动力量
“双发行动”的根基在党员,根本是服务党员的发展。通过让党员得到更好地发展,促进组织建设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持续深入推进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全省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中央、致公党中央历次重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主题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2019年9月2日,致公党江苏省委“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在宁召开)
领导班子以上率下,以点带面,层层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召开主委会、常委会、民主生活会和中心组学习,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带动全省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和机关干部始终认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广泛共识。省委领导班子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密切与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联系,畅通上下联络通道,形成全省一盘局的格局。
(2018年11月18日“学习十九大,弘扬好传统”致公讲堂在连云港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主委麻建国作《从新型政党制度谈参政党自身建设》专题讲座)
引导党员牢固树立主体意识,力争做到“人人有舞台,个个能登台”
激发党员履职尽责热情,主动依托省委“引凤工程”、“汇智工程”、“致福社区”等载体,发挥自身优势,汇集智慧凝聚力量,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履职尽责中增长才干,在履职历练中实现自身价值,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政党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推动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攀升。
(2017年2月20日,围绕致公党省委“双发行动”,省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青年专家学者与江苏银行高管团队的交流会)
以“双发行动”为引领 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体系
着重做好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特点的环境,蓄积更多履职能量。
(2018年4月14日,省直工委新党员培训班在宁举办)
高质量发展党员,不断汇聚新生力量
着力发展履职工作需要的代表性人士、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中青年人才以及党务工作所需的各类人才,不断促进组织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截止2020年7月,全省共有党员4647名,比2015年增长了1364名,实现了致公党组织在全省13个设区市的全覆盖。
高效率发掘党内资源,做到才尽其用,开发已有力量
开展全面走访调研,力求掌握好每一个基层组织和骨干党员的基本情况,了解党员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对党员情况进行梳理归类,分类管理,为进一步发掘和培养使用人才奠定基础。
高水平汇聚社会资源,拓展专业人才发掘渠道,增加“外援”力量
积极汇聚本党内外智慧。邀请党外专家参加“致福工程”、“引凤工程”、“汇智工程”等主题活动,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引进外援,建立了党内、党外“两个人才库”。
加强培训锻练,提升党员的能力和水平,蓄积更多履职能量
全方位开展各层次党员培训工作,省市领导班子成员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和培训。举办多期全省基层支部主委轮训班、新党员培训班,积极选派优秀党员参加统战部门和中央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
以“双发行动”为引领 打造全方位履职平台
让各类履职人才充分参与到各项党务工作中去,实现“人人有舞台,个个能登台”是“双发行动”的主旨。为此,致公党江苏省委围绕履职任务,精心打造各类履职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每年省两会前,均召开省两会人员座谈会,向在宁新闻媒体作相关情况介绍)
发挥好多党合作事业的社会平台的效用
五年来,省委共收到招标和申报课题 957件,立项506件,完成调研报告547篇,省委报送的28篇调研报告转化形成了本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的大会发言和提案。过去三年,省委调研成果在各类参政议政平台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占比、较高的质量,每年由调研成果转化的江苏省政协大会书面发言均超过30篇。
运用好致公党中央平台和区域性平台
主动承接中央各类平台,组织参加“中国发展论坛”,积极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问题 ”“产城融合问题”“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等专项调研。参与、承办“长三角论坛”,省际联合调研等区域性合作平台。
(2019年8月24日,致公党江苏省委地方组织合作共建经验交流会在宁召开)
积极打造省内履职平台
● 探索打造“合作共建”品牌
形成了基层支部之间的“跨支部共建”、地方组织之间的“跨市共建”、本党各专委会之间的“跨行业共建”、本党与其它党派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跨党派共建”、与本党其他省份组织之间的“跨省共建”的“五维一体”共建新模式。
● 创新打造“汇智工程”品牌
进一步完善调研选题、课题管理、调研团队、调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机制,定期举办“汇智论坛”,打造“汇智工程”这一参政议政品牌工程。2015江苏省致公党员参与省级课题调研人数约为800人/次,参与率为25%,至2019年,参与的党员达到了1280人/次,参与率上升为30%左右。
● 持续打造“引凤工程”品牌
不断丰富“引凤工程”引才引智模式、内涵,连续举办“引凤工程人才对接洽谈会”、“引凤工程创新创业赛”,坚持把“引凤工程”打造成为留学人员服务的高水平平台。从2015年至今,各地全员参与,累计有近百个基层组织、500多人/次“致愿者”直接参与了“引凤工程”相关工作。
(2019年9月10日,由致公党中央主办,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致公党江苏省委会承办的侨海报国•引凤工程十周年活动在南京开幕)
● 拓展深化“致福工程”品牌
省委领导班子多次率队赴酉阳、毕节开展帮扶工作。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动员省内商会组织、公益基金、党员企业家开展教育、卫生和招商合作。2018年,省委创新举办脱贫攻坚西部地区项目推介会,深入对接需求,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9年3月25日至27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主委麻建国一行赴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开展帮扶活动)
● 坚持打造“行动中的致公党”品牌
不断优化专委会设置、完善专委会机制、配强专委会力量,引导各专委会积极建设“行动中的致公党”、“平台化的智库”。五年来,省各专委会承担省委调研课题近百篇,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一百多条,部分调研课题形成了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省政协集体提案,取得了良好成效。
● 打造“致公之家”、“致愿者”等品牌
目前,全省已建设“致公之家”55个。“致公之家”已成为基层组织综合性履职平台,党员发展的实践基地,增强了基层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凝聚了基层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打造“致愿者”品牌,积极组织党员以“致愿者”的身份参与各级组织的履职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党员“致愿者”荣誉感,扩大党员参与率。
(2019年12月19日 12月13日,全省“致公之家”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宁召开)
五年来,致公党江苏省委以“双发行动”为引领,认真研究党内外各种履职平台的特点,把握各种平台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效整合运用党内外各类资源,把合适的党员推荐到适合的平台上履职尽责,内外结合、智慧众筹,解决了基层党员参与党务工作有热情、无渠道,有能力、无平台的困境,为党员打造了“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履职环境。
增强了党员对党派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实现了党员本职工作与党派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激发了党员参与各类党务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党员和各级组织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在建设参政党高素质地方组织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