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24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开平调研时提出的“学习华侨精神,发挥华侨优势,争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的要求,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广东省侨联定于2013年4月在广州联合举办“学习华侨精神、纪念司徒美堂诞辰145周年”学术研讨活动。现面向全省广大致公党员侨征集纪念文章和学术论文,会后将选取具有纪念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文章论文结集印行。欢迎广大党员踊跃投稿。
论文题目可参考下文提供的研究方向和角度,字数不受限制,论文请邮寄至省致公党广东省宣传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明月二路68号七楼,邮编510600,联系人:吴炽荣、李春雨,联系电话:020-87372858,传真:020-37596575, 电子邮箱:gdzgdxcc@163.com。来稿请自备底稿,一概不退,截稿日期:2013年3月10日。
司徒美堂大事年表
1868年4月3日(农历三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开平县赤坎镇中股乡牛路里一个贫农的家里。
1874年在家乡念四年私塾。
1877年到新会县城学徒三年。
1880年到美国谋生,先在饭馆打杂,后任厨师。
1885年加入洪门致公堂,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
1886年因击毙一个欺侮华侨的美国流氓被捕。坐牢10个月,被华侨及洪门人士募款营救,获自由。
1887年给洋人当管家、看孩子,维持生活。
1894年到美国军舰上当厨师,后到波土顿当小贩。同年冬组织了“安良工商会”(简称“安良堂”),自任总理。
1904年结识孙中山,任孙中山的保卫员兼厨师,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运动。
1905年在纽约组织“安良总堂”,并任总理。担任了多间华文学校的校董达几十年。曾聘当时尚为律师的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安良堂”法律顾问达10年。
1910年协助再次赴纽约的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筹措革命经费。
1911年
4月 建议加拿大致公堂开会,决议将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维利多利亚三地四所致公堂大楼抵押出去,向孙中山提供革命经费。
10月 辛亥革命爆发,向孙中山提供回国旅费。
12月 以美洲致公堂总理的身份,发动各地致公堂,通电三百多封,拥护孙中山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婉辞孙中山的任官邀请,并在海外向华侨筹集资金,支援新政府。
1924年初以美洲洪门致公堂名义,发表了拥护国共合作的通电,并发动华侨捐款,支持北伐。
1927年4月通电痛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发动政变的行径。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不遗余力地支援十九路军抗战。组织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
1934年8月28日从始至终安排蔡廷锴赴美访问几十个城市的安全工作。
1936年发动侨团热烈欢迎主张抗日的杨虎城、冯玉祥、陶行知等访美。
1937年抗战爆发,辞去其他职务,专任“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常务委员,并与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发动华侨捐款支持抗战。
1938年7月17日抗议日寇轰炸广州,带领示威侨众,在日本驻纽约的领事馆前举行抗议活动。把抗议书递交日本领事馆官员。
1941年
1月8日 皖南事变,以美洲洪门总干部监督名义致电国共两党领袖,呼吁“团结抗战”。
3月14日 得毛泽东复函,刊于延安报纸。
12月初 被邀请作为华侨参政员出席重庆“国民参政会”会议,路径香港时,宋庆龄出面设宴招待。
12月8日 香港沦陷,断然拒绝在香港当“维持会长”,化装逃走,扶杖步行200多里,脱险抵达粤东游击区,再转韶关、重庆。
1942年
3月 在重庆,周恩来、邓颖超专程拜访,并带来毛泽东邀请访问延安的口信及《新华日报》。受到中共隆重茶会欢迎,中共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出席大会。欢迎会上发表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演讲,拒绝蒋介石以“国务委员”作铒,引诱他加入国民 党的企图。
4月 回广东开平探亲,亲眼见家乡沦陷,国民党侵吞侨汇、迫令侨眷四处逃荒的悲惨景象。任重庆华侨兴业银行首席常任董事。
8月 回到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发表救侨、护侨的谈话。呼吁政府迅速拨款救济广东四邑侨眷。
1943年春取道印度飞回美国,并到南美洲十多个国家,向华侨宣传抗战真相。
12月17日返美后,再次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要求废除“排华法”,得到国会通过,取消了“排华法”。
1945年
3月21日 任中国洪门致公党美洲总部主席。
4月 被聘为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的华侨顾问。
8月率领各地代表回到上海,召开“五洲洪门恳亲大会”,呼吁国民党“还政于民”。
1946年
6月23日 在重庆拜会中共代表周恩来,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待。
7月25日 出席了中共代表陆定一和上海民主人士马叙伦、郭沫若、陶行知、黄炎培、沙千里、梁漱溟等举行的欢迎茶会。
8月1日 当选“中国洪门民治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后又改任该党中央执行委员。
11月 坚决拒绝蒋介石给予五洲洪门代表当伪国大的邀请。
1947年
3月 受到周恩来会见,互谈融洽,观点一致。
7月 发表“脱离民治党声明”登在上海各报。旋即赴香港。
同年冬由香港返回故乡开平县,半年后返港,闭门谢客。1948年
8月12日 认识到“中间道路”走不通,必须倒向人民一边。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国是主张”。
10月23日 返美前夕,在中共为之设宴饯行会上,即席亲书“上毛主席致敬书”,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同月30日 发表“司徒美堂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声明”。
11月一
1949年8月到美国西部各城市去访问、演讲,介绍祖国解放形势,号召华侨支持中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独裁的斗争。
1949年
1月20日 收到毛主席对“致敬书”的回复。
8月 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美洲华侨代表。
9月17日 参加人民政协筹备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见了毛主席,会后与毛主席同坐第一桌共进晚宴。
同月21日 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同月26日 被周恩来邀请参与国号的讨论,力主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月30日 当选为由六十三人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0月1日 参加中南海举行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出席天安门的开国大典。
同月 定居北京北池子 83号。
1950年
1月20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海外侨胞发表广播讲话。
2月毛主席为广州华新商晚报和华侨新闻月刊题词:“共同奋斗”。
4月亲临在广州举行的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6月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关于华侨土地问题的几点意见”。政务院制定公布的《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基本上采纳了所提的意见。
12月9日为抗美援朝写了《我痛恨美帝》(即《旅居美国七十年》)一文,在北京光明日报连载,并出版发行。
1951年
3月初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身份,到广东侨乡视察土改。并写了《粤中侨乡的土改》一文,在光明日报连载。
4月14日上书给毛主席,详告粤中侨乡的情况。
同月 27日毛泽东亲笔复信。
1954年9月15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制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
农历3月11日89岁寿辰,在颐和园举行寿宴,前往祝寿者有中央和北京的党政首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侨胞好友社会人士约300人。
5月8日因脑溢血,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弥留时,周恩来、傅连章、廖承志等首长亲到住宅探望。
同月10日在北京中山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公祭大会有党政领导、各界人士700多人参加。廖承志致悼词,周恩来、林伯渠为司徒美堂扶灵。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6年司徒美堂纪念馆在广东开平落成。
1987年全国政协、中国致公党、中国侨联联合在北京举行“司徒美堂120周年纪念会”。
1988年出版“回忆司徒美堂老人”专著,由邓小平为该书题签出版。
论文参考题目
《司徒美堂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司徒美堂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司徒美堂与孙中山先生的关系》
《司徒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