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1
距离2020年只剩5年时间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决定性阶段。
奔小康的路上还有哪些“短板”?如何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这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在大家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战略目标的重要地位,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一个不能少,一项不能缺,一步不能迟”。
让人民群众的钱包真正鼓起来
“要建成全面小康,首先就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南岭村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张育彪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前年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指出,5年来,我国职工工资增长了7倍。然而,在各大网站的民意调查中,超过八成的网友表示:“说我涨薪了,为啥没感觉?”
在张育彪看来,要让每个人的钱包真正“鼓起来”,增收和减负同样重要。当前,物价高企和沉重的税费负担,是大家觉得钱包“缩水”的重要原因。他算了一笔账,企业给员工发12000多元,可是“五险一金”一扣,拿到手的只有7000多。“缴费比例超过40%,实在太高了,应该降一降。”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说,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要让老百姓真切感觉到收入有提高,还应该提高个税起征点。“至少提高到5000元,应该让有钱人多交税,缩小贫富差距,让老百姓踏踏实实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认为,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方面进行改革,减轻公众的负担,激发消费活力,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光有经济发展不是小康
“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吃穿住行有保障,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全国人大代表李祖伟对全面小康的认识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在采访中,很多代表委员都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目标,必然惠及每一个社会个体和社会成员,应该是由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当家做主不断扩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共同构建起“全面小康”的含义。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吴晓蓓认为,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物质的进步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当下,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不再单纯求速度,更要追求高质量。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一个新考验。她表示,非常欣喜地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将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落脚点,“这就为提升各项公共事业水平、继续改善百姓生活提供了政策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今年两会上的热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表示,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这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落实在行动上,还需要有强约束。“新的《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保护优先’基本原则,重新定位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强调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强化了环境监管的法律手段和制度设计。一些创新举措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补偿、推行环境监测和治理第三方服务等,正在取得初步进展。”他表示,依法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让天一直蓝、水一直清,也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
奔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在奔小康路上,我们不想也不能掉队。”全国人大代表何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巫山是库区的移民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至今还有7万余人没有实现脱贫。
这样的紧迫感同样反映在贵州的人大代表身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铜仁市市长夏庆丰说,贵州贫困人口约占全国九分之一,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时,“追赶”“紧迫”“快”“不能拖后腿”是最常说的话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自新疆的全国政协委员帕尔哈提·阿布都热依木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缩小地区差距,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我国很多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需要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扶持,更需要自身改革发展、促进交流,让更多的人走进来,让更多的资本投进来。
着眼长远,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根本出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黔东南州州长廖飞建议,越是贫困山区越要重视小城镇发展,以小城镇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敢啃“硬骨头”一步不能迟
“全面建成小康,核心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中国社会的小康必须是13亿人的小康,必须是56个民族的小康,必须是960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康。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条件好的地区和人口基本已经脱贫致富,让剩下的8000多万人脱贫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硬骨头”难啃,但必须啃下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这些地方群体加快步伐,在2020年之前也踏入小康社会。
“站在2015年瞻望2020年,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全国政协委员项宗西建议,制订“十三五”规划时,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小康综合指数,根据不同方面、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短板,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发展,确保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一步也不能迟”。(李舒瑜 任琦 甘霖 涂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