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6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健康中国”的目标,其中提到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相关内容。这与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刘璠本次大会所提交的《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建议不谋而合。为此,刘璠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
作为在医务一线工作数十载的全国知名骨科专家,刘璠表示:在看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切实感到全民对于健康日益提高的需求与当前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这一突出矛盾。现在医疗的看病难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人口多、病人多,健康的需求要求高,相对的优质资源客观地说都集中在大医院,病人看病有一个自然的趋向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就都流动到大医院。
此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刘璠认为这一针见血地找到了基层医改目前所面临的症结。刘璠介绍:以美国为例,一个国家成熟的医疗服务体系,必然有着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它的体制是你到大医院去的话,必须要有一个社区医院的医生,有一个转诊条,没有这个转诊条的话,大医院不接受你。当然有另外一个条件,社区医院给你所有检查的资料都是通用的,大医院可以采纳,因为你的硬件条件是满足了均衡化、标准化的要求。
刘璠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的老百姓对于人满为患的大医院有一种自然趋向性,对于基层社区、县级医院并不十分信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刘璠建议:要通过“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乡镇医院、村卫生所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于软件即基层医生的培育,刘璠表示,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也有所体现,即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刘璠认为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全科医生这一专业还不够重视,数量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另外,政府层面要尽快出台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解决基层医院“留不住人”的弊端。这几个方面都要去专题研究,去切实解决,我们的三级转诊制度才会有效地进行。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