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微服务”思考:裴圩模式总结

作者:许美艳 发布时间:2016/06/27

社会服务从民主党派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虽然2015年新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将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确定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但《条例(试行)》中也明确“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并且中共中央早在1989年第14号文件中就明确指出“民主党派开展经济、科技、教育、法律、医卫、文化等咨询及社会服务工作,要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社会效益”。14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社会服务的概念,明确了社会服务的宗旨和工作范围,因此,虽然社会服务实践不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但作为参政党的参政方式之一已成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实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这些社会服务实践既有单独依靠一个支部甚至1-2位党员就能实施的“小项目”,如送医送诊、法律咨询等;也有动员全系统力量的“大工程”,如以广大非公有制人士和民营企业家为参与主体、以开发式扶贫为宗旨的“光彩事业”等。多年来,民主党派通过社会服务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也树立了党派自身的良好形象。但随着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社会环境愈加复杂、社会服务需求愈加多元,民主党派虽然有智力密集的优势,但毕竟从总体人力和物力上来看仍相对缺乏,因此长期以来,民主党派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资源的社会服务途径和模式。中共十八大之后,“精准扶贫”和“微服务”的提出,相对于传统比资金、比规模的社会服务意识有着颠覆性突破,也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创新局面提出了新思路。致公党江苏省社会服务委员会的裴圩项目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通过分析党派的自身优势,寻找出党派资源与社会服务需求的结合点,从而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

一、裴圩项目的实施情况

致公党在江苏省宿迁市并无组织,裴圩项目的诉求来源于本党贵州省委。2014年10月致公党贵州省委一位同志拜访我会,并反映了宿迁泗阳县裴圩镇肖倩贫困家庭情况:母亲因病去世并留下大笔债务、有一个智障哥哥、奶奶年老体弱、父亲因此种家庭情况也无法出远门打工,整个灰暗家庭中的唯一希望即是时年15岁的肖倩,其学习成绩在就读的裴圩中学一直在年级前15名内,但因家贫也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当年12月,致公党江苏省社会服务委员会赴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沙咀村实地走访了解情况,通过实地调查获悉肖倩确实“身贫志坚”,加之本党在宿迁目前尚无组织若开展帮扶工作有助扩大影响,2014年底省社会服务专委会决定开展“帮扶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沙咀村肖倩家庭项目”,帮扶宗旨确定为“资助肖倩完成初中阶段学业力争考入当地四星高中、筹集齐高中阶段的学费及生活费”,并将项目列入2015年-2016年度工作计划。

帮扶项目实施两年来,项目参与党员已八赴裴圩,为肖倩送去了初二、初三学年的生活费用;与肖倩班主任及裴圩中学的校长建立了热线联系,随时关注肖倩的学习情况;2015年寒假期间接肖倩来南京补课。此外,考虑到肖倩家庭的贫穷情况,还陆续为肖倩家庭送去了衣橱、电视机、电磁炉、棉被等生活必需品。目前肖倩已被当地四星高中提前录取,其高中阶段的学费及生活费用也已筹集完毕,中学阶段肖倩将不再面临失学的危险,此项目阶段性目标已完成。

二、由裴圩项目看开展“微服务”的几点启示

(一)“小项目”中蕴含着“大主题”

相对于致公党江苏省委的社会服务品牌“致福工程”而言,裴圩项目投入的资金总规模要小得多,直接投入资金约10万元以内,即便算上各类间接投入总规模也在15万元左右,帮扶对象也只是一户贫困家庭中的“读书郎”,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项目”,但项目虽小,个中却蕴含着丰富时代“大主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执政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也理应与执政党一道作出应有贡献。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是“全面”难点则在“贫困人口”。与1978年全国农村居民高达97.5%的贫困发生率相比,当前农村贫困发生率已大幅降低,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5.7%,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采取精准滴灌的方式使最贫困的群众得到实惠、增强获得感。从这一角度看,裴圩项目虽小,并且帮扶方式也不是简单“保姆式”输血——直接帮助肖倩家庭偿还债务,而是采取助学的方式帮助贫困家庭保留希望——贫困学子通过知识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激发出家庭的内生动力并进而脱贫,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精准扶贫”、“奔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落”的生动实践。

(二)“微服务”项目虽小也要有强可行性

 “微服务”项目之所以能取得较大成功,与项目有着很强可行性密不可分。以裴圩项目为例,项目直接投入资金规模10万元以内,核心参与党员6-7人,人均投入资金约1万元,这个金额对于热心公益慈善的党员来说能承担得起,因此资金募集发动工作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推进。同时,裴圩项目鼓励参与党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热心公益慈善的党员也可以结合自身资源采取多样化方式参与其中,如教育资源丰厚的党员可以采取“送教育”方式参与,这样在扩大参与度的同时能顺利推动项目实施。

此外,“微服务”帮扶项目要真正起到实效,帮扶对象能真正获益,并不是蜻蜓点水式去一两次、送点钱就行,而是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时间跨度又不能太长,一般3-4年为宜,这样在一届社会服务专委会任期内能完成。并且,这种长期化的帮扶,也有利于项目参与党员在逢年过节、夏末初秋学年开学季等特殊时间节点上门看望帮扶对象,一年2-4次实地回访不仅有利于密切项目参与党员与帮扶对象间的感情交流,更有利于项目参与党员适时了解帮扶工作的进展,提高参与帮扶项目的积极性。

(三)“微服务”项目的核心团队规模要适当

与“致福工程”等在民主党派组织系统内尽可能地动员更多党员参与不同,“微服务”项目不需要动员“千军万马”,但因其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不能仅仅依靠个别党员,而是要建立一个6-8人的相对核心团队。这样,依靠核心党员的示范性参与,带动并影响更多党员乃至其他社会性人士参与其中,不仅有利于扩大项目参与力量,更是一种生动的党员思想教育课,也非常有利于扩大致公党的社会影响力。仍以裴圩项目为例,最初项目仅仅三五名党员参与,但实施过程中不断汇入力量,如通过致公党江苏省委“引凤工程”落户的海归教授特地与受助学生面对面谈心,勉励其面对困难时坚持理想,甚至连受助学生所在学校的校长深受感动后也加入其中,充分体现了“爱心是不设边界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四)“微服务”项目要有强宣传意识

“微服务”项目虽小,但因项目需持久推进,相关社会服务宣传投入也必不可少。很多地方“微服务”项目之所以难以持久并产生影响,与其重项目落实、轻活动宣传密切相关。裴圩项目则不然,项目实施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宣传的投入,《江苏致公》网站及杂志先后刊登了反映该项目实施的5篇文章,其中《将致力为公写在江苏大地上》以全景方式反映了致公党员如何践行“致力为公”宗旨、《天堂的阶梯》反映了受助人的心声、《为了奔小康路上一个不落》是以亲历者的角度阐释了为何参与党员队伍会不断扩大、《雪花背后的故事》、《静待花开》则是从第三方视角描绘了中共党员是如何看待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因深受感动,南京动静传媒编导还免费为该项目拍摄了专题片《窄门》、《今生做者是》,并先后登在“优酷网”广为传播,在党内及社会上均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一重视项目宗旨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开放宣传机制,一方面争取了社会更多关心支持,另一方面也起到鼓舞激励项目参与者服务奉献目的,有效保护了参与积极性,弘扬了“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结语

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不论是扶贫,还是社会公益,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正确处理了社会矛盾,妥善协调了各方面利益关系,又实现了自身价值。裴圩项目采取“微服务”模式,在帮扶过程中不偏离自身的资源优势,不超越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是单纯送钱而是研究贫困的根源在哪里,采取拔钉子的精准帮扶方式激发改变贫穷命运的内在动力,今天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绩,项目参与人聚集一起共庆心中节日,相信明天肖倩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