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曹卫忠:曹家浜的故事

作者:曹卫忠 发布时间:2019/05/20

黄河之水孕育华夏文明,恒河之水孕育古印度文明,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临水而居,是古人智慧的选择。大到民族,小到村落,千百年来都遵循着这一生存法则。我的故乡曹家里也不例外。

据看过族谱的父亲介绍,曹氏祖先原居昆山,明末清初因躲避战乱,乘舟远行。经常熟,过冶长泾,在其南岸发现一地,该地形似元宝,吉祥如意,遂定居于此,开枝散叶。元宝东边的小河命名曹家浜,孕育曹氏子孙距今百又余年矣。

小时候,曹家浜对大家很重要,挑水、淘米、洗菜、洗衣,件件离不开她。她不仅是父辈们的生产资料,更是孩子们的水上乐园,占据我们童年的大部分快乐记忆。她虽够不上范仲淹笔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之景,但也有鸥鸟逐食,顽童戏水,杨柳垂影,赶禽归家,洗菜淘米的乡村野景;虽无宏大的场面,却有村庄祥和氛围,邻里和睦之情,父亲说:“曹家浜除了沿河堤坝比以前牢固,其他的和我小时候一样,没变。”

后来,曹家浜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九十年代开始,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洗衣机,曹家浜没人打理,逐渐长满了水草,水草边上还漂浮着一些洋垃圾,万宝路的香烟壳、可口可乐的玻璃瓶,中萃方便面的包装袋,渐渐侵蚀清澈的水面,最后河水散发出阵阵异味。她失去了往日清秀的颜色,变得好像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渐渐被人嫌弃,乡人路过只能转面掩鼻,生怕弄脏了自己;大人们除了用她洗洗农药桶,倒倒垃圾,排排污水,曹家浜真就没什么用处了。

读书、工作在外,偶尔回家,每每看到曹家浜的窘境,真为她感到惋惜,又因没有能力为她做点什么而感到内疚。她看着乡亲们住的,从平房变成楼房;看着乡亲们出行,从步行到自行车转而摩托车或小轿车;她看着乡亲们吃的,从咸菜野菜到鱼肉满桌;她看着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也看着自己越变越脏。乡人们忙着关心自己的收入却没有人再去关心她的命运,父亲说:“曹家浜除了沿河堤坝比以前牢固,其他的和你小时候不一样,都变了”

再后来,大家纷纷在镇上、市里买房,曹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外来打工人,偶尔带女儿回老家,看到曹家浜依旧很脏,我也以为她或许也就这样了。但幸运的是她赶上了好时代,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了人们只关注经济,忽视环境的不成熟理念。村里重新组织了人力、物力清理曹家浜,捞垃圾、清水草、挖淤泥,一系列动作后曹家浜面貌果真焕然一新。

一年前曾带女儿回老家,看到这条小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挖深的缘故,河水比我小时候还要清澈,碧绿碧绿的,周边柳树成荫,倒映在河中,真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女儿高兴地说:“爸爸,这河水真好,我们可以回老家游泳,比游泳馆强上百倍。”父亲说:“曹家浜不仅沿河堤坝比以前牢固,其他的和你小时候不一样,变的更清了。”我告诉父亲这是因为我们江苏正在一步一个脚印争取把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所以不光曹家浜,其他的邹家浜、何家浜等小河也都清淤换水了。父亲说我大老粗一个,不懂什么强富美高,但是曹家浜有人管,就清澈了;我的养老有人管,就踏实了;我的看病有医保,就放心了。

是的,父亲说的正是曹家里老一辈的心声,更是广大农民的心声,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在田里干活,到头来还是吃不饱;现在早已不种田,听听评弹,看看电视,一年四季有荤有素。正如曹家浜赶上了幸运的时代,才能旧貌换新颜;中国人民赶上了幸运的时代,才能切身体会到幸福感。

其实每一位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人,都应拥有着一份自信与骄傲,因为曹家浜的故事不仅仅只是一条河的故事。

(作者系苏州金阊一支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