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耕耘者--我心中的胡庆林老人

作者:丁于俭 发布时间:2019/10/14

1571035290643282_large.jpg

我之所以深爱曾国藩的半幅对联“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那是因为胡庆林先生。

我是一加入致公党就认识他老人家的,地地道道的南京口音,和和气气又笑容可掬,殊不知老爷子竟有着很强的原则性。

那时在海州区卫生院活动,不记得是谁领头反对在活动场所吸烟了,只记得从那时起,老爷子总是到楼下一个角落吸烟,我向来大大咧咧,活动休息时点上一根烟,被胡老抓住,被拖到楼下和他在那个角落喷云吐雾。后来,我一直想找到那个特别的吸烟角,却因海州的迅猛发展,再也寻它不着了。

胡老有很强的记忆力,大家讨论某件事说得不够确凿时,他总会准确还原,那是哪年哪月在哪里搞哪个活动时哪位党员说的。我以为这与老爷子从事邮电工作有关,因为家父和胡老同行,也有同样的记忆力。

胡老有一个保留节目,即写出一串数字,让大家拿着,他再把这串数字流畅的背下来。我知道这不是魔术,而是译电员的本领:每个汉字都有它对应的数码,老爷子只要记住那一行汉字,报出数码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尽管表演之后胡老也曾自我揭秘,但这个魔术依然是老爷子下次表演的保留节目。

胡老常常展示给大家的是他年轻的心,而我却在他的眼神里看到父爱。在我看来,之所以有“父爱如山”一说,因为内中包含的是谆谆的叮嘱,是责任的托付,也是无声的疼爱。

胡老对海州支部有着很高的期许,对我也有很多的期待,但我理解极为深刻的是他无声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胡老是不求收获的耕耘者,是踏踏实实的耕耘者,在我看来,他所收获的正是海州支部不断向上的盎然生机。

调往高新支部后的某天,我在路上碰到朱波,他告诉我一个令我震惊到奔溃的消息:胡老病逝!时至今日,我也描摹不出那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后来得知,老人生病后拒绝支部的同志们前去探望,也许老人只想留给大家他默默耕耘的背影!

每回想起胡老,我总会背诵鲁迅《藤野先生》的一段话:“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然而我的“寓居”没有挂胡老的“照相”,他的面貌一直存在我的心里:深褐色的中装,扶着栏杆,微笑着,却很有深意的看着我。每当我想偷懒,或者想别出心裁做点投机取巧的事情时,眼前总会浮现胡老的“照相”。